我要投稿 | 留言给我
网站首页 > 军事历史> 文章内容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获赠珍贵史料

※发布时间:2022-1-21 3:32:39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在上海百年出版史中曾经出现过三家里程碑式的书局,即1897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1912年成立的中华书局,1917年成立的世界书局。而今“商务”“中华”犹在,“世界”已匿迹。

  10月16日,上海世界书局最后一任经理沈思期之子张平向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捐赠了著名出版家张元济书赠沈思期的摘录《文赋》行楷轴,以及一批世界书局相关的珍贵史料文献。这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在2020年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接收的第一批重量级文物捐赠。

  这份由张元济亲笔书写的《文赋》摘录近日经上海博物馆原书画部主任、研究员单国霖,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副教授张人凤,中国书协理事、上海市书协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戴小京三位专家鉴定迹,被确定为二级文物。此外,本批捐赠的珍贵史料文献还包括沈思期代表世界书局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的函、1948年世界书局股份有限公司《现任董事及监察人一览表》、1949年世界书局总管理处职工名册、世界书局临时管理委员会清估小组会议记录等,共计五件。

  张元济是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的翰林,于1902年进入商务印书馆,后担任编译所所长,他与沈思期既是出版界同行,也曾是南洋公学的同事。他应约在1944年,用行书写了一段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

  这份摘录上款为“思期仁兄方家正之 甲申秋日 张元济”,另有钤印表明张元济的经历:右上白文“环游地球一周经行十有四国”,指他曾在1910年出访欧美南洋多国;右下白文“横浦先生裔孙”,指他是南宋理学家张九成(横浦)的后代;左下朱文“壬辰翰林”,指他是光绪壬辰年时的翰林。这份立轴,是两位近代出版人之间友谊、联络的,甚为珍贵。

  沈思期本人也是中国出版史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出生于上海,自幼受传统儒学教育,一生与诗书画相伴。1925年“五卅惨案”后,正在英国工部局主办的麦伦书院任教的沈思期提出辞职,偶遇世界书局创办人沈知方,一见如故,第二天便受邀至世界书局任职,曾先后担任交际部主任、事务部长、巅峰小保姆董事、副经理等。1949年8月起,沈思期代表世界书局资方向上海军管会办理移交,长达七年。移交工作结束,除了上缴的文件,沈思期保存了若干无人接手的手稿、、合同等资料。这些珍贵史料连同他收藏的众多名人书画作品,已成为出版界与书画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我家保存着若干世界书局结束前后的纸质文件,至今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这些资料经历了多次运动和变故幸运地保存至今,估计许多已经是孤本。”张平表示,其中1945年到1957年间的资料,多为法律文件、会议记录、清单、信件等,作者中有诸多旧上海的名人和要人。

  “为了让我们的后代了解上海出版业发展史,让这些历史资料能得到更好的保存,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我一直想为它们找一个合适的归宿。我认为将这些资料捐献给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是最佳选择,也是已故世界书局各级员工的遗愿。”据悉,后续他还将继续整理沈思期收藏的世界数据相关档案资料并捐赠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世界书局由沈知方创立于1917年,它曾经是出版史上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并驾齐驱的三大出版社之一,有着周作人、胡适、沈雁冰、曹聚仁、杨贤江、林汉达、郑逸梅、陈存仁、詹文浒等一批优秀作者。

  上海滩红极一时的期刊《红玫瑰》、《侦探世界》、《武侠世界》是由世界书局出版的,中国第一次较全面译介莎翁的作品1947年朱生豪所译的3辑共27种《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也是由世界书局出版的,涉及24个门类共计一百多种的通俗学术书《ABC丛书》还是由世界书局出版的,它们比商务的《万有文库》还早一年出齐。

  长期以来,研究出版史的重点大多聚集在商务、中华和三联书店。2017年9月,值世界书局创办百年之际,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联合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市出版协会共同主办了“世界书局史料研究座谈会”,并编印出版特刊《世界书局文献史料汇编》。特刊收集的30多篇文献,对于站在民族出版事业的高度认识世界书局和业界进一步研究世界书局,具有一定的和借鉴之用。

  当时旅居美国六十七年的沈知方之孙沈柏宏也来到了现场。他感慨道:“一百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而对于我们家族而言则是整整三代人坚守文化事业的传奇经历。我希望通过对于这些历史经历的资料整理、研究,和发扬我们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的后人。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方面表示,此次张平将家族珍藏至今的世界书局史料文献捐赠博物馆,不仅能够弥补此前《史料汇编》中缺乏实物展示的遗憾,还可以为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提供佐证,为还原历史拾遗补缺。

  近日,美国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宣布,艺术家西蒙妮·李(Simone Leigh)将在2022年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作为美国馆参展艺术家参展。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服饰是华夏文明的具象载体,蕴含着中国人的礼制观念、伦理习俗、审美情趣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艺术展览是由艺术家、艺术作品、策展人、公共教育等交织在一起的人文场域,注重知识生产、现场体验、观看对话,线上展览作为疫情时期的一种特殊手段。

  近年来,一些纸质版的日历却大大火了一把。2020年的“余额”还有两个多月,众多精致的2021年文创日历、台历已经开始扎堆出现,成为很多读者心目中的“网红”。

  2020年中国电影博物馆国际电影展映暨意大利电影展13日在启动,五部意大利影片将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展映至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