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胎梦大全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中国近代史研究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组承办的“网络时代中国近代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利用、研究”视频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两地的三家主办单位同时举行,与会专家通过网络视频互动方式展开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近代史研究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组首席专家汪朝光出席会议并致辞,副所长、中国近代史档案馆馆长金以林作主题发言。
汪朝光表示,在网络时代下,运用新兴网络技术进行近代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利用、研究,青年学者应当也能够在其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希望国内各大学和科研机构今后加强合作,加料共享,促进近代史资料搜集、整理和利用,更好地为近代史研究服务。
金以林在会上介绍了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档案馆的馆藏情况。在谈到海外文献收集时,金以林表示,中国近代史档案馆近年来通过合作扫描等方式,从海外收集到了许多近代中国的珍贵文献,包括中国党史馆档案、蒋经国档案图片、美国国家档案馆档案、史迪威档案、陆徵祥档案、顾维钧家属捐赠档案图片、冈田春夫档案等。已复制到的日记包括:陈布雷日记、黄郛日记、熊式辉日记、张发奎日记、傅秉常日记、邵毓麟日记(家属捐赠原稿)等。金以林同时表示,目前档案馆大量电子档案需要完成编目,并开发更好的数据库,亟须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在现代技术发展和学术研究需求的双重促进下,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已成为不可的时代潮流。中国近代史档案馆副馆长马忠文表示,对于档案馆来说,数字化不仅仅意味着存储方式的简单转换,而是在此基础上,细化目录检索系统,为读者提供更详细的检索信息。目前的档案目录大多粗略,在一个总的档案名称下包含着数十到数百个小型单体档案,单靠卡片目录检索无法全面了解档案的准确内容。也就是说,档案的数字化与进一步的整理编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的利用有本质的提高。
会上,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吴景平、耀,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京、张皓,分别以“网络时代的海外中国近代史资料收集整理的若干思考——以美国东部地区为例”、“新编地方志与当代史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史料丛刊》的编辑与特色”、“北师大的中国近现代史资料收藏”为主题发言。
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鹏,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师大前副校长郑师渠,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章清等学者参加了讨论,并就今后学术界在史料文献的共同合作、开发、利用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上三单位的部分学者和研究生百余人参加了三个分会场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