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留言给我
网站首页 > 网上谈兵> 文章内容

观察者网专访文一(上)诺贝尔经济学为什么不颁给?

※发布时间:2017-8-19 13:27:45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这是6月25日“观天下讲坛第七期”文一教授前,观察者网对他的专访,相信很多读者已经熟悉了他关于中国工业方面的观点,于是,我们的采访试着问一些“周边”轻松话题。

  比如文一拿着美联储圣斯分行的薪水,为何去研究中国崛起的秘密?再比如,在美联储这样的“神秘机构”做经济学家是怎样的体验?再比如,耶伦加息为什么开始考虑中国人的感受?可惜因为美联储工作纪律,后面两个答案最终被删了。

  所以,最终还是没有轻松起来,依然干货满满。采访全文共2.9万字,分上、下两部分发布,本文为上篇。期望读者朋友们喜欢。】

  文一接受观察者网专访 摄像王可蓉、范唯。文一教授用物理学家研究鸡这样的生命体,来嘲笑目前经济学对数学模型的

  文一:在美联储(圣易斯分行)工作,机构对我们的要求是首先成为一个好的研究者,一个能够发学术性文章的经济学家,但是研究的方向可以自己决定。我可以研究美国的经济,也可以研究中国的经济,我可以研究宏观经济,也可以研究微观经济,他们不会的。

  一般在海外的华人经济学家,多数时候还是跟着美国的学术体制走,跟美国研究问题的潮流走,要发文章,要拿终身教授,就要在美国比较热的话题上有所建树。

  比如说金融危机在美国就是很热的话题,目前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之一。发展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中国崛起,也使得中国问题开始成为发展经济学很热门的领域,但还不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话题。

  我是做宏观经济学一般理论研究的,以前就很少关注中国问题,但是因为后来有机会回国到教书,才逐渐开始关注中国问题。

  一般我们海外训练的经济学家,思考任何经济体的经济问题都是按照教科书那套理论来思考的。教科书很简单,就是说市场一定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方式,因此任何一个经济体,必须全部是市场化、私有化、化、有限,经济体才能良好运作。是有限,是不应该经济的。

  甚至我们教科书里的经济模型更简单,就是一个白吃白拿的角色,对于经济完全是一个负担,因为它不创造产品,因此这模型里面不可能有什么产业政策,有的只是为了满足消费而存在的税收政策,而且这些政策都是扭曲经济的,在白吃白拿的基础上雪上加霜。

  所以说实在的,用这样的经济模型训练出来的经济学家,到非洲、到拉美、到中国,给出的都是一样的:靠边站,不要瞎,一定要自己,退出对经济的一切,不要搞什么产业政策,让市场自己运行,经济就自然会发展起来了。

  用这种模型训练出来的我们这些经济学家,到中国以后,看到中国主导这么多产业政策,到处招商引资,做这么多所谓的发展规划,还有这么多国企,所以任何训练出来的经济学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经济体制非常糟糕,这个经济十分扭曲,一定发展不起来;如果发展起来了,那一定是乱投资制造的“振兴”,不赶快放弃这些计划经济的尾巴转而彻底模仿美国体制,马上就会垮。

  你问他哪里扭曲,他就说你看看分化,你看看,你看看污染,你看看工人,你看看假冒伪劣产品,你看看医闹和高企的房价等等,这些不是扭曲还是什么?但是如果你反问到,那为啥这些现象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期间到处都是、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就哑口无言了。

  而且你问为什么这么糟糕的体制下中国目前还没有垮,他就只能说快了。但是他不会因为你的这些反问而开始反思自己的理论是否正确,却偏偏就是一定要把这些问题归结为你的制度问题,认为如果你按照他那一套理论进行,这些问题都可以去除。

  更为关键的是,人们就会反问你们这些相信制度才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的经济学家,既然你们认为中国制度这么糟糕,怎么中国经济增长得这么快?那些采纳了制度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为什么不增长?对我们这些训练出来的经济学家来说,这一直是个迷。

  中国崛起这个现象就同占地位的经济学理论之间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一方面大家觉得中国既不是的制,又有很多计划经济的身影,到处,还有这么多的国企,还到处都有党组织,还学马克思主义,从新主义经济学原理来讲,这是最糟糕的经济了。

  但是恰好是这样一个经济,增长却最快,而且快到令世界惊讶的程度,而且现在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影响非常大,连美国制定货币政策都开始觉得要考虑它的影响。

  这个矛盾怎么解释?如果非要按照经济学来解释,唯一能够说的就是中国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就是以后引进了市场,引进了私有制,现在市场化还不彻底,因此如果进一步引进私有制,进一步退出,经济会增长更好,以前P年增长10%,以后会20%

  但这个解释是有问题的,很片面。菲律宾引进市场和制度比中国的历史还悠久,它是美国的殖民地,美国的全部体制都可以给它,为什么菲律宾经济没有我们好?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也是按照美国的方式改变了制度,但没有中国发展好。

  拉丁美洲建国搞私有制的历史比中国长多了,目前主要只能依靠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和自然资源。 罗马利亚、乌克兰、俄罗斯依旧接受私有制比我们彻底,国企全部私有化了,为什么它没有中国这样的经济爆发力?俄罗斯把计划经济了,国企全部私有化了,今天如何?

  乌克兰以前也是工业强国,能生产航母和大飞机的国家,这些都是需要完整工业体系才能生产,不是一个马云就能生产出来的,但是乌克兰现在到主要靠出口农产品和自然资源了,当然还有一些当年计划经济时期发展起来的军工产品,吃老本,也快到一个第三世界国家了。

  所以这些问题是经济学理论回答不了的。因此,如果说中国进一步把国企私有化,把土地私有化,全部退出干预,中国经济恐怕不是会更好,而可能会坍塌。

  因此,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中国之所以经济搞得这么好,可能恰好是因为没有全盘接受这套理论,没有让一切东西市场化,没有让一切东西私有化,没有退出一切领域。这个是有可能的。

  但是,如果这样来解释中国的奇迹,我们就需要新的经济理论。所以这方面我觉得林毅夫他是一个旗手。他是长期以来反对全盘用经济学来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张提出自己的一套理论,这不太容易。他的声音在中国是少数派,学过经济学训练的底里对林毅夫是不服气的。但是美国好多个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却推荐他的著作。

  观察者网:你在美国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又在美联储工作这么多年,也是接受经济学理论训练过的,如何发生思想转变,意识到这套理论的不足的呢?

  文一:我以前也是相信经济学那一套理论的。2008年,我回国到大学教经济学,给博士生开宏观经济学课程,一开始也就讲的这些的经济理论,从各种宏观经济学模型的建立和推导以及这些模型背后的历史演化,自认为把这些理论的很透彻。

  虽然我一开始就强调了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化,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到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到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和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再到卢卡斯的预期,再到新古典的实经济周期理论,再到新凯恩斯主义等等,但是我当时还是没有很好的意识到,这整个理论体系和发展思后面的最为根本的假设和由这些假设带来的后果。

  比如这些理论背后的根本假设之一就是,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方式是天然存在和自动有效运作的,如果有各种阻力和摩擦力,都是制度和带进来的。这是不对的。

  第一,如果市场这么灵光,为什么会存在企业?而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不是靠市场机制,相反是依靠指令性计划经济和团队合作的。企业的老板和公司的CEO恰恰就是依靠一套行政组织和管理体系来制定企业计划和配置各种资源的,里面根本没有市场机制。

  第二,市场本身是一个公共品,不是天然存在的,它是被集体力量创造出来的。市场的三大基石是稳定,社会信任,和基础设施,而这些都是强大国家力量创造的。这三个因素决定了市场的大小和形状。比如中国目前在马来西亚投资兴建的皇京港,一旦建成可以立马改变马六甲海峡地区的市场动力学和时空结构。

  第四,市场是有内部结构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市场和不必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新主义经济学理论里面它们才成为天然对立的东西。

  换句话说,经济学不仅假设市场天然存在并自动有效运作,是与对立的东西,而且假设它没有任何内部时空结构和动力学,与所交易产品的性质无关,只是供给与需求相遇并产生均衡价格的地方,就像牛顿的绝对时空,只是物体运动的空洞场所。而市场的大小就完全是由厂商的供给能力或产能决定的,在所谓一般均衡下供给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

  推荐:

  

关键词: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