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过农民、机线员、文化馆摄影干事,恢复高考后他迈进大学校门,毕业后进入西安电影制片厂,主动申请“到更宽广的地方去”,浪迹天涯,成为一名文化人远赴多国用镜头记录人类文化发展。如今,他站在三尺上,将知识和经验地分享给求知若渴的学生们,为国家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才。
日前,驱车近200公里,记者来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在工作室见到了正在给学生构图技巧的摄影家柏雨果。半个多世纪来,他了中国的社会变迁,更用镜头定格了难忘的历史瞬间。
今年已经71岁的柏雨果,1948年2月23日出生于宝鸡凤县双石铺柏家坪,他的父亲是当年全县仅有的几名大学生之一,甚至还是陕西理工大学(原名:汉中大学)的建校人之一。柏雨果出生前,他父亲正好法国文豪雨果的著作,就给他起了这个不平凡的名字,也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我的家乡凤县因抗战时期公的修通,那时候车水马龙,愈发繁华。新中国成立后,三线建设时期,大批来自上海的技术工人来到凤县,为这座山区小县吹来了大城市的摩登气息,当年凤县城市人口一度远远领跑农村人口,技术工人时尚的服饰、标准的普通话、蓬勃向上的城市文化深深影响了凤县,加速了凤县城市化进程,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轨迹。”
回忆起童年、少年时光,柏雨果说回忆都是金色的,充满了笑声。“夏天下暴雨,巨大的木头被江水冲下来,我就在水流缓慢的地方捞木头,家里的木料就是这样来的。那时候经济匮乏,为了改善生活,放学捡起弹弓打麻雀,回去铁锅一炖,晚饭家里就多了道荤菜。”那些太多无忧无虑的日子,如今每每回忆起来,柏雨果心里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1963年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汉中一中,1964年5月,读高中一年级的柏雨果第一次按下快门,用学校物理教研室的国产120相机拍摄了自己制作的航空模型与放飞照片。
不久,开始,1968年11月,作为知识青年柏雨果回到久别的故乡凤县当起了农民。年轻的柏雨果能写会画,板报办得新颖、美观,很快他的才能被发现,1970年他从生产队被抽调至双石铺担任机线日,他在《陕西日报》上发表了首篇摄影作品,此后他一发不可,屡屡有佳作见诸报端。
1972年,才能卓越的柏雨果被招干至凤县文化馆任摄影干事。“当时可以说没有人比我腿更长,我跑遍了凤县所有的乡镇、生产队。”柏雨果笑着回忆往昔岁月,“那时候为了拍摄农业学大寨、民兵训练、体育运动蓬勃开展等题材的照片,我常常独自翻山越岭采访,时常还能遇到熊、属猪的最佳配偶狼、野猪等野生动物,为了防身还向武装部借过,每次平安返回,再将交回。”
凤县文化馆临街,柏雨果在宣传橱窗装上灯,将国家最新的成就、凤县新发展的图文整理好,向展示,每年更换十五六次。工作之余他还开门授课,组建业余摄影队伍,那时的柏雨果充满了工作。
一图抵千言,现在读图时代,通过当年的照片和影像,让人很直观地了解到当年的经济、社会面貌,这些照片都成了珍贵的历史资料。2009年,柏雨果在家乡凤县双石铺嘉陵江畔建成“雨庐——柏雨果摄影作品陈列馆”,用图片宣传故乡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柏雨果也成了国内第一个在自己故乡修建摄影作品陈列馆的摄影家。
2011年,柏雨果被凤县人民评选为“凤县人物”。“其实是凤县了我,感谢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没有家乡文化交融、兼容并包的氛围,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说起这些,柏雨果激动地说。
高考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柏雨果就是其中一位。1977年恢复高考,已经29岁的柏雨果准备报考。单位的老领导劝他:“年龄这么大了还考什么,等我退休了,下一任馆长就是你”。他婉拒了领导的好意。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关心时政、敏而好学的柏雨果被陕西师大西安专修科中文系录取。当时县上还不肯放人,多亏了文教局一名干事告诉他这个消息,他才顺利拿到通知书。
1981年柏雨果以优异的学业从大学毕业,被西安电影制片厂破格录用从事资料摄影、资料编辑工作,其后担任西影厂总师、宣发处处长、厂长助理、厂党委委员、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与坐在泳池边、躺在病床上的张艺谋等照片就是柏雨果的作品,他的镜头记录了张艺谋、吴天明、等一批新锐的电影人,为新时期中国电影崛起而奋斗的精彩瞬间。
事业干得风风火火,柏雨果萌生了“到更宽广的地方去工作”这个想法,已经43岁的柏雨果向上级打报告,毅然从领导岗位“停薪留职”,搁人羡慕的“铁饭碗”,成为一名文化人,赴非洲从事文化考察、写作与摄影创作。
离乡背井,克服语言、交通、生活习惯差异带来的种种不便,他成为当时国内第一个只身去非洲原始部落创作的摄影家,他的作品因深刻的文化内涵、唯美的画面结构,受到业界广泛好评。
1997年9月至11月,他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以非洲部落之行为主题的《天?地?人》大型摄影作品展引起轰动。之后柏雨果在西安相继举办了十多次摄影作品展,其中2006年《生命——活着的理由》、2008年7月《汶川线月《关爱地球最后的——南极摄影作品展》等均引起极大的反响。
他的摄影作品先后获国内国际近百次,其中摄影作品《母亲》获19届国展铜并于2000年元月送往联合国总部参加《人类千年》艺术展。他因创作与人类文化方面的业绩,1998年获得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称号。2011年他又实现了北极极点之旅,2012年完成了南极旅行,他成为我国足迹遍及世界七大洲为数不多的摄影家之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年2月,71岁的柏雨果来到硝烟未散的叙利亚。“和平的可贵,是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能比的,当一个国家没有了和平的时候,我觉得任何方面都谈不上”。柏雨果说,我们国家40年以来,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与和平这个大是离不开的。
1998年4月柏雨果荣获中国摄影家“德艺双馨”图为中国摄影家协会韶华将军为柏雨果授。
宋代的苏轼评价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话形容柏雨果一点也不为过,雨果的镜头中有画,画中有诗,散文更是娓娓道来,刻画入骨。
庄子有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对生活深刻的洞察,让他的作品,抓住了拍摄主体的精髓,让人观之难忘。作家贾平凹曾写文章评价柏雨果:“雨果是一位智慧的人,他有一双善良而又刚毅的眼睛,忧伤着这个世界,却又热情礼赞着生命的伟大。人怎样才能为之灵?人存在的意义和力量所在何处?他的作品反复在着这一主题。这一主题虽然一切真正的艺术家都在为此寻找答案,而雨果有雨果的,这就是他的作品震动我们的根本原因,而他在这一主题时雍雍大度,并不刻意,作品无硬结,充满了东方的情调和一个经过中国的中年人的宽厚和温情,这便又使我们感受到一种亲切。”
除了摄影家,柏雨果还有一重身份,1998年他在西安创办“雨果摄影艺术学校”,2000年升格为雨果艺术学院。2010年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聘为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雨果艺术学院遂并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并担任华清学院影像艺术专业学科带头人。
“学生叫我柏爷,我一想,我都71岁了,可不是他们的爷爷辈么?”柏雨果笑着说,他最想给孩子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们朝着积极的人生道上努力奋斗。
“宝鸡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历史、旅游资源,马勺脸谱、凤翔泥塑、羌族歌舞等让人印象深刻。”柏雨果说,有些景观因景而名,有些因人而名,我们一定要挖掘它的故事性,传承下来。甚至可以借鉴外地的宣验,哪怕是因情附会,通过民俗表演的形式,加深游客对宝鸡的认识、理解和情感。
“太过安静、整洁的小镇,少了点生机,有时候黄叶遍地也是一种静谧的美。”柏雨果说,宝鸡一定要挖掘自身的闪光点,切忌千人一面,不同县区要有差异化发展的。比如:凤县挖掘羌族文化,做响红色旅游。麟游醴泉铭碑闻名世界,是喜爱中国书法的游客朝圣之地。太白积雪六月天,云海、温泉吸引大批游客前往眉县旅游。佛骨圣地寺,更是让扶风闻名世界
他希望宝鸡找到适合自己的宣传方式,用大家易于接受的方式,宝鸡的亮点。他举了个生动的例子,“ 80年代在广场上戴着镜,提着录音机,穿着牛仔喇叭裤跳霹雳舞的,和现在每晚在广场上翩翩起舞,乐此不疲的其实是同一批人,不同年代都不缺乏时尚,人们找到了新时期的时尚,我相信宝鸡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宣传方式。作为宝鸡人,我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愿意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柏雨果说。(宝鸡新闻网记者 张超)
柏雨果,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电视评论学会理事,全国高校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理事,陕西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陕西作协会员,陕西省文联荣誉委员。
柏雨果摄影作品以较深的文化内涵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其主要著作有《西影三十年》《活着》《拜见非洲大酋长》《浮光掠影说美国》《北极,北极!》及《柏雨果四十年摄影作品回顾集》等十余种。
文章来源于弘易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