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时间12月12日消息,今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联合主办,科学界与影视界融合发展课题组、超级大本营承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记者与编辑专业委员会、极客电影、三四匠、科学技术期刊学会协办的重要品牌活动“科学界与影视界融合发展论坛”第二期“太空、军事科学与电影融合”在中国国家天文台举办。科学界与影视界融合发展系列论坛项目旨在中国推进科学与影视融合,架起连接影视界与科学界的桥梁,鼓励电视电影中加入更多、更好的科学故事和角色,从而影响对科学、工程学的认知。通过创造一个影视界和科学界间的社区,两者间的定期交流,让科学真实性为娱乐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也让更多、更好看的科学元素出现在各种屏幕上。
本期论坛由中国科学与影视融合课题组、科学编剧——王姝担任主持。特别邀请到科学家、军事专家与电影工作者,把他们工作中的前沿思想与研究内容推介给现场观众、大众、军事及科幻题材影视剧爱好者,希望通过专业的科学解读带动广大观众更加客观地理解科技发展对影视作品的影响。
论坛上发布了中国科协科普部组织开展的课题项目——《中国科学与影视融合报告》的主要,提出了科学与影视融合对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意义,发布了调研,以及对科学与影视融合径提出创立科学元素影视基金、设立励机制、推介优秀科学元素电影等的。
在嘉宾报告时间,微像文化CEO、张女士基于多年出品人、制片人的经验做了电影内容制作的报告,她首先提出问题:“中国科幻电影要模仿好莱坞吗?”很多国外科幻如果真的发生在中有很多违和感,票房其实也并不高,因此,我们应做与中国人有关的故事、与现代人有关的故事,要建立内容的可信度、市场基础及观影者信心。她还指出在电影的实际拍摄过程中会面对许多问题,如何建构足够多的“真实”?这需要科学家作为幕后制作团队保驾护航,但影视团队很难直接与科学家对接,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银翼文化与奇观影展创始人、电影策划马贺亮先生基于对科幻电影产业多年的思考为现场观众做了报告,他指出我国的电影人对科幻电影的认知很多来自于好莱坞电影,想做中国科幻电影的人很多,但是一想到要积累很多相关科技前沿知识则转而去拍“软科幻”。科影融合的意义就是要打破边界、拓宽电影人对科幻电影的认知。科幻电影为想象力提供了边界,科学顾问为想象力提供了边界,从而使科幻电影展开到它应有的空间。
在嘉宾对话环节,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郑永春研究员指出科学是的,除涉密内容外都可以与科技工作者进行沟通。我们的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有四千位科技工作者,还有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覆盖了影视工作者想了解的所有学科,联盟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科普、科教、科技创新与创业。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很多影视工作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此需要找到一个领域面比较广的科技工作者。还有一些科幻作家的思想跟不上科学的发展,成为科幻作家的必要条件是狂热的科学爱好者,首先得了解科技的发展,才能创作出有带入感的作品。科技工作者也要有包容性、理解电影的表现手法。
《军事世界》总编辑陈虎大校指出科技迷与军事迷关系很近,军事问题中武器装备的设计与研发必须是科幻的,首先要以科幻的思去设想才能设计未来的军事装备。强调要发展性的科技创新并将其中的科技融入科幻创作中,例如天眼、量子物理等。好的科幻电影要进入到哲学的层面,人类从哪来、到哪去的终极问题。军事、科幻题材的电影是新径,如何把文学地作品转变为电影地语言,把可视性、真实性结合起来是值得思考的。
军事问题专家房兵大校提到:从科幻电影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大开脑洞。军事电影是有专业设计的,可以给你提供通向未来的途径。未来的科技要发展到哪里?科幻电影能否与军事结合起来?一定要有头脑风暴,将不同领域的专家请到一起,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推动科幻电影地发展。电影首先要好看、能吸引观众,在此基础上引入科学、军事地元素。
超级大本营联合创始人、军事评论员田晨老师认为现在的军事电影不等于打仗的电影。军事题材电影应思考军事最新的科技对未来战争、未界有什么影响?很多科学技术都是因为军事的需要被研发出来的。在电影的创作中要角色在电影中不应该太离谱。
陈好刘海峰结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