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6日,资深人雷晓宇携新书《海胆》在朝阳大悦城三联书店举行签售分享会,并对话前《新周刊》总主笔胡赳赳,讨论多时代下的非虚构人物采访与写作。活动由乐平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邢文毅主持。
雷晓宇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广告学本科、师范大学纪录片艺术硕士,2005在《中国企业家》开始记者生涯,曾任职《创业家》副主编,《智族GQ》总主笔、黑马传媒副总裁。
《海胆》是雷晓宇首部人物集,收录了李安、侯孝贤、朴树、黄觉、阮经天、庆、秦怡、李娜、邹市明、刘若英的十篇人物特写,打破了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的心理界限,以创新性的主观视角,将观察者“我”置入在文本中,突破了记者行业“只许客观、不可主观”的迂腐陈规,加强了故事的戏剧感和互动性,让十位受访明星焕发出了全新的形象和吸引力。
雷晓宇表示,写人物报道是一项胸口碎大石的工作,特别耗费精力。而采写的准备往往在与被访者见面之前就开始了。“在采访开始之前,我会做大量的功课,在见面开始之前就已经在倾听,思考了。这样会对受访者有一个状态和心理结构的预判。接着在面对采访的陌生人的时候,我得让对方觉得我是了解他的,懂得他的,这样对方才可能把防备的那一扇门给打开,把话匣子打开,愿意相信你,信任你。就像李安导的,要足够放松和专注,跟随这个能量,把自己放进去。”
除了调侃写好一篇报道得跟你的采访对象谈一场恋爱之外,胡赳赳评论说,雷晓宇的书里拓宽了一种非虚构报道的边界,像纪录片、电影里的画外音,做了一个补充的叙述,这是她的第一个拓展。第二个拓展在于她放了大量心理学的东西进去,她能看到对方,无论是普通人物还是人物,心理伤痛的那个部位,她能够触摸到。读她的书会有一种治愈系、疗伤系的感觉。
这种深入灵魂的笔触,出了明星不为人所知的另一副面貌,犹如剥开了海胆带刺的壳,看见了其中那颗诚挚、柔软的心。歌手朴树在接受完采访之后,更是为这本书的出版题写了1500字的亲笔签名信,既表达自己“像被当众扒光了衣服”,又表达了对雷晓宇的欣赏和信任。
《海胆》的出版不仅受到了号“雷晓宇频道”读者的追捧,亦在人的朋友圈和微博引发了阅读和评论热潮。
作家蔡崇达表示:“晓宇是我认为写人物最好的那几个人,她是在试图看见人,而不仅仅在记录对方的故事。”
作家桑格格说:“她的人物采访有种层层剥开自己和对方的力度。朴树也好,黄觉也好,从他们对她这本书的支持可以看出,这种剥离也卸掉了防备和疏离。”
编剧李静评论:“读她的文章真像看一部戏,涌动着痛快淋漓的张力。剧中人不只是被采访的那个他,还有她,书写者雷晓宇。”
策划人史航在写序推荐之余更通过文字表达:“我很不善于给人写序,但我还是顺利完成了这一次,因为,我想跟一本这么深挚的书发生一点联系。”
人文艺术博主鲸书在微博上发表评论:“写作者必须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就像在海边取水的人,必须要有一只自己的杯子。雷晓宇前辈的那只杯子,在我看来就是李安导演的电影……有点舍不得一口气读完,但还是忍不住一天就读完了,毫无疑问是年度最佳的非虚构人物写作。”
雷晓宇说,《海胆》虽然是一本起于的书,但自己在书里扮演的角色,并不是一位大方召集饭局的主人,反而更像是一个带着困惑和对自己的不满,去靠近受访者的人:“这本书不光属于我,也属于那些和我交谈过的人们。好的交谈,是对彼此的托付。就像照镜子一样,当他们每一个人出现,我的镜子上就多了一束光,镜子对面的每一个局部就开始变得更清晰。人越多,镜子越敞亮,让我把自己看得越清楚。”
周公解梦梦见洗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