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 彩蛋近日,南京智鹤科技有限公司CEO刘兆萄做客《创业之声365》栏目,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从创立攻城兵工程机械租赁平台,打响工程机械租赁第一枪,到转型深耕工程机械管理,打造公司的王牌产品机械指挥官工程机械管理系统。
“我第一次创业在2005年,那年我上大二,400人的团队里我最忘不了的就是那30人的开山小分队,与我一起攻城略地、披荆斩棘,对我来说那是一个热血沸腾翻涌的时代。
十四年后的今天,我依旧是一位勤勤恳恳的创业者,这期间我创立了南京智鹤,创建了“攻城兵”租赁平台,或许带着一些纪念的意味吧。后来,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切实看到了一些工程机械行业中长期存在并难以解决的问题,“机械指挥官”系列产品也就应运而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是铁血的,在传统建筑施工行业亟须转型的节点下,在5G即将到来的背景下,我们不断探索、快速迭代,用更成熟的产品,持续提升施工效率,推动精益化施工、智慧工地的发展进程。”
南京智鹤,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基于物联网技术,以“持续提升施工效率”为,工程机械管理与资源整合于一体,打造工程机械互联网+生态圈的高科技公司。
逢山开,遇水架桥。南京智鹤在传统工程机械行业与高新互联网行业中钻研深耕,打磨出了“攻城兵”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互联网租赁平台。
就工程机械租赁这一细分领域,当前的发展状况可以用“大而散、效率低”来匆匆概括。传统的实体租赁,不仅远落后于现代人的生活工作方式,而且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选择利用红利期发展,来挣“短平快”的钱。这种方式从长远看无法满足市场进一步发展,也无法形成规模、稳定、可持续的市场竞争机制。
攻城兵的建立快速打破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其主打的“顾问式租赁”让这一行业的企业和从业者们尝到了规范化、个性化服务的甜头。
创始人刘兆萄说:“我们在做攻城兵时最初解决的难题是资源的整合。例如一家企业在工程开始施工前,必定要解决设备需求的问题,有时一个工地就要上百台或者多种多样的设备。但目前的市场状况是没有一家租赁企业能够整体提供给他们。攻城兵的目标就是帮助企业一次性搞定,把社会上的闲置资产整合到平台来,企业只需通过攻城兵一键下单即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大数据的积累,我们提出顾问式的租赁服务。企业可以提供工地的基本情况,由攻城兵推荐使用哪一类的设备更好,采用包月或者其他租赁方式更为划算,为企业节省成本。”
节省成本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吸引力都是巨大的,由此,攻城兵逐渐发展成行业里的领头企业,5年的时间,或扩大,或深耕,这是我们可以想见攻城兵的今天,然而,结果却并不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刘兆萄告诉记者:“最初攻城兵对标的是美国联合租赁,做平台整合资源,做服务产生规模效应,深耕这个空间的价值,最后形成垄断市场。但是几年发展下来,我们发现虽然对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利润也在增长,但是对整个行业而言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
“几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其一,平台现有的交易方式无法形成交易闭环。其二,我们的模式触及到了这个行业根深蒂固的灰色地带的利益链。”刘兆萄如是说。
既然已经踩到了传统设备租赁的痛点,与其小打小闹的隔靴搔痒,不如狠狠的踩上去,刮骨疗毒,争取做到切实的。创业者的杀伐果断在这个时期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那个根深蒂固的利益链里,人工的原始和人情的交缠是症结的根本,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一群“攻城兵”用物联网的思维方式在思考这个问题。
于是,又一个创造的过程开始了,从第一代的视音频管理系统,到第二代的车身数据采集,到到第三代的线技术,攻城兵攻克了改变用户使用习惯、避免计算机犯罪、缺少技术人员等各种困难,最终迎来了成熟的产品机械指挥官智能终端和它的油位监测仪。
“物联网的时代要求我们做出能够快速落地的产品,所以怎么好安装,怎么好实施,能够即装即用的产品才是成功的。”刘兆萄说。
机械指挥官的智能终端只需粘贴的车顶,油位监测仪只需替换原有的油箱盖即可,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后台的算法,将机器的工作时效和油耗清晰的反映出来,直击传统模式的痛点,同时低功耗、高精度等特色为企业全方位持续缩减成本。
据悉,大概半年的时间,该产品用户覆盖600多家大型的施工企业,例如中铁一局到二十五局、中交系统、中建系统等。每家企业小规模试用约50~200台,整体需求量超过1000台。曾为中小型企业一个3000万的项目查出100万的账目漏洞,也成为大型企业规范管理的助力凭证。
机械指挥官,成为全球首个工程机械无线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基于攻城兵租赁平台的一些思考,让我们做出了这样的业务拓展,随着机械指挥官的诞生,我们的重心也开始以设备物联网智能管理业务为主,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这套系统下,租赁平台很自然的被带动了起来。”刘兆萄告诉创业之声的记者。
在5G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基本无法想象下一个5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就像我们在3G时代,无法想象4G让我们可以抛弃钱包,刷脸付钱。
“所以,在当下,我只给自己半年的时间。别人模仿可能需要一年,我告诉我的团队,算法的迭代、技术的迭代、研发的能力,要保持持续的领先,至少半年。这个时候,对创业者而言,不管是人才的引进还是培养,包括场景的落地等等,都要持续更新。”
首先,互联网的思维要求快速部署。刘兆萄坦言:“今年年初,我还没正式营销,因一直在打磨产品,我认为这个产品做好了,根本不愁销,所有营销团队一直没组建,都是客户主动找上门的。现在,的销售团队开始组建,目前团队80人左右,其中60多位是研发人员。估计下半年,营销团队和研发团队会达到1:1占比。营销按照快速的节奏去铺下去,比如今年10万台,明年50万台,然后100万台,按照这种节奏广泛覆盖。”
第二是技术层面,加大研发节奏,快速解决企业关心的问题,利用低功耗等技术更深层次的切入到智慧工地里。
作为创业者,刘兆萄分享道:“我对待人才的渴求是迫切且真诚的,以技术团队为例,我花了一年半时间挖来了硬件总监,用六个月挖来算法工程师,亲自从美国挖来A.I.CTO等等。我们身处的本是一个传统行业,这些很顶尖的技术人才在行业的中产生的价值常大的,所以我愿意付出大量的精力来组建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