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留言给我
网站首页 > 军事历史> 文章内容

回归祖国25周年·人物|学生叶雪莹:在国学中寻觅“中国心”

※发布时间:2022-6-17 22:05:02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武汉6月17日电(记者喻珮)15.8米长的卧佛微含笑意,高精度复制的壁画和洞窟震撼夺目……正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持续吸引武汉市民、在校师生慕名前往。

  “没想到在这里看到了敦煌文书研究卡片的真迹。听老师说在那个没有网络搜索的年代,考古工作者但凡看到一丝一毫和敦煌研究相关的资料都会手抄下来,这样的卡片填满一间间小格子,摞满一面墙。”叶雪莹说,如果有这样一面墙的知识储存在脑袋里,一定能做好学问。

  4年前,叶雪莹从考入武汉大学文学院,入学后看到国学院二次招生的信息,她立刻报了名。“这个专业好像为我量身定制一样。”在她看来,国学更像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将文史哲分门别类的知识融会贯通。

  “国学与当今世界人文学科的密切相关,它是华夏儿女的共同记忆和联结,是每一个中国人血脉相连的文化印记。”叶雪莹说。

  2000年出生的叶雪莹告诉记者,从小学到高中,她一直在接受教育。读高中时,中国历史不是必修课,但她却视教历史课的鲍老师为自己的“领人”。

  “当时鲍老师已年逾六十,依然对历史教育非常热爱,会和学生们热烈讨论很多历史问题。”叶雪莹说,通过高中历史学习,她第一次明确了心中所好,也形成了对于中文化差异上的认识。

  百年名校武汉大学对港交流源远流长,是内地对港教育交流最活跃的高校之一。目前,武汉大学有245名学生分别在经济学、计算机、医学等30多个院系学习。

  2021年底,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到访武汉大学。在互动交流中,作为学生代表的叶雪莹曾建言,的大学应增设国学学科,并在中小学阶段增加国学课程。

  一年前,叶雪莹在参加名为“少年会客厅”的节目中,用一段6分30秒的,阐述了“共同记忆产生的归属感”,引起不少青年人的共鸣。“文化铸就了我们民族的联结,年轻人应该肩负起传承文化的责任。”她说。

  叶雪莹认为,文化认同是身份认同的根基,是回答“你在多大程度上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这个问题的关键。

  “作为回归之后出生的‘00后’,我在国旗和区旗的飘扬下长大,同饮东江水。尤其是身处曾为疫情‘暴风眼’的武汉,我见识到火神山、雷神山建设的‘中国速度’。这些都让我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叶雪莹说。

  这段视频在微博上吸引近20万人次观看,也令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于亭充满感慨。于亭曾任国学院主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是叶雪莹的老师。

  他告诉记者,就像叶雪莹所说,青年一代应朝向共同的文化,携起手来,承担历史责任,形成具有共识、合作建设未来的共同体。看得出,在4年的学习中,她跋涉、探索、苦思,并奉献了自己的思考。

  “君子学以致其道。教育不仅可以令智超群,而且能够胸怀远大,上下求索,拥抱过去、现在和未来。国学教育和传统优秀文化的浸养,在叶雪莹身上展现出了‘’的意义。”于亭说。

  时光荏苒,叶雪莹即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学习国学的人或许都有一些‘狂妄’的理想,希望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改变世界。我是回归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也希望为这一代青年带来信心和动力,共同建设家园。”叶雪莹踌躇满志。陈好刘海峰结婚照

  

关键词: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