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留言给我
网站首页 > 军事历史> 文章内容

让市塑料厂成为城市记忆主题公园打造惠州历史文化长廊

※发布时间:2018-5-4 13:20:46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惠州市塑料制品厂,是惠州几代人的记忆,是惠州工业经济从弱到强、从单一传统工业多元化发展的最佳。作为工业遗产,是城市发展的真实写照,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

  在惠州市“”上,市代表邓苑萍等10多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将市塑料厂为城市记忆主题公园的议案》,认为惠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有一大批特色工业遗产,市塑料厂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因此,将市塑料厂为城市记忆主题公园。

  市塑料制品厂址位于市区菱湖南侧,西临太保山。厂址前身原为惠州水泥厂,1960年改名惠州陶瓷厂,转产陶瓷制品。后来陶瓷业不景气,适逢惠州塑料厂生产日益发展壮大(原址在桥东沐范湖),厂房不够用。1963年惠州塑料厂搬迁至现址,与惠州陶瓷厂合并,更名为惠州市塑料制品厂。

  建厂初期,市塑料制品厂只生产牙刷、肥皂盒,此后慢慢增加品种,到1972年,市塑料制品厂已能生产塑料鞋、农用薄膜、塑料电线和日用塑料制品四大类、几十个品种规格的塑料制品,并拥有国产和国外进口的薄膜吹膜机组、塑料印刷机组、全自动制袋机组、手套机组等塑料生产的先进设备。

  1978年9月,市塑料制品厂与开元有限公司签订聚乙烯薄膜加工合同,引进塑料吹膜机5台。这是惠州首家利用外资的企业。90年代末,为配合中海壳牌石化项目落户惠州,该厂又开发研制出新产品AST—201有机锑稳定剂,为惠州产业结构升级作出了贡献。

  1997年,根据省《关于加快放活公有小企业的通知》,根据工作安排,塑料厂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全厂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并率先引进了外贸合作。

  2001年,市规划局组织编制《西湖综合整治规划》,将毗临菱湖的市塑料厂规划为“近期保留,远期搬迁”,多家传媒作了报道。受此影响,当时与工厂合资合作的企业相继中断了合资合作关系,并抽离了合作资金及驻派工作人员。因工厂生产设施逐渐老化、外资抽离、技术更新难度大等原因,塑料厂的经营日趋衰落,直至2006年初完全停产。工厂也因此一直无力投资商的欠款、银行的贷款及当年承建商的建筑工程款等合计三千多万元,数百名工人目前仅靠旧厂房的微薄租金维持生计。

  邓苑萍认为,市塑料制品厂的变迁史正是惠州工业经济从弱到强、从单一传统工业多元化发展的最佳。对市塑料厂进行是记录惠州市工业发展历程和工业遗产的重要举措。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工业遗产包括了从矿山、工厂到运河、铁、桥梁等各种形式的工程设计项目、交通和动力设施。著名的鲁尔区工业遗址、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都是典型的近现代工业遗产。

  2007年市批准的《惠州市江南地区(下角、梅湖)分区规划》,提出下角旧城区要逐步迁转工业用地,发展成为以滨水景观和优良生态质素为突出特色的集休闲、游憩、文博、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城区。紧接着,市日用化工厂项目、惠州糖厂项目、惠阳机械厂项目等相继启动并建成,下角再次以优越的宜居焕发出新的青春和活力。对市塑料厂进行升级,打造成城市记忆公园,将对激活下角工业区乃至下角片区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邓苑萍认为,惠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内涵十分深厚。惠州的公园建设不应仅仅注重园林绿化作用,而忽略了城市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更应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历史内涵、因地制宜,努力做到既是景区公园,更是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

  为此,邓苑萍充分利用市塑料厂丰富的工业遗产,努力挖掘历史内涵,通过和活化再利用等方式,将其为城市记忆主题公园,从而避免了千篇一律的“绿地+广场”的公园建设模式,进一步塑造绚丽多彩的惠州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记忆主题公园的建成,有利于打造一条完美展现惠州独特“四东”文化的历史文化长廊。从东端的东坡祠文化景区、惠州学宫为起点,经过水东街历史街区、合江楼、东江、西枝江、文笔塔、水门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商业步行街、平湖门、苏堤揽月、泗洲塔、准提寺、烟霞桥、丰绪园、丰山公园,到达城市记忆主题公园,形成全长3.6公里的历史文化长廊,包含了“东坡文化”、“东江文化”、“东征文化”和“东纵文化”,上下纵横惠州2000多年的城市历史。

  正是市塑料厂这种、勤恳实干、、自强不息的“惠州”,使惠州市实现了从农业城市向现代化产业城市的华丽转身。这种,是惠州宝贵而丰厚的财富,必将继续我们继续砥砺前行。

  因此,市大力扶持和鼓励市塑料厂自行实施,通过对老厂进行全面疏理、细致区分的性,保持工业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建设成为以近现代工业建筑风格为基调,集文化旅游、文化展示、文化创意、文化商业于一体的文化示范区,在历史建筑的同时,还注重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传承优秀工业。

  当然,工业遗产再利用工程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产生的各种成本可能会远超过项目完成后所能收获的市场收益,因此在实施上具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但这些再利用项目能够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在历史文化意义上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因此参照国内外的通行做法,由对这些历史建筑的更新再利用项目提供励和补贴,让市塑料厂能够在没有财政包袱的情况下更快、更好的推进项目实施。

  在市“”上,市代表邓苑萍还提出了《关于将祝屋巷成粤港澳大湾区版 “曾厝垵”的》。增加对祝屋巷的公共资源配置,并在各个入口设置设立相应的导视和识别系统,同时将鹅城大剧院与祝屋巷配套,打造成一个展示惠州文化特色的文艺剧场,留住过夜客。

  依托惠州西湖创建国家级5A景区,惠州市投入3.8亿元实施西湖古街项目,祝屋巷位列其中。惠城区有关部门牵手成功开发“中国最文艺渔村”——厦门曾厝垵的创作团队规划祝屋巷。祝屋巷项目计划200栋民房,通过装修巷内旧民居、完善基础公共设施、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等形式,融入时尚旅游元素,将该片区打造成集特色民宿、精致美食、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目前,祝屋巷慈云片区已有20多家文艺气息浓厚、风格特色多样的休闲吧、咖啡馆、特色民宿,文旅商业业态雏形。

  “祝屋巷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但还需要的大力支持,才能更多好地推动项目的建设。” 邓苑萍为此提出了3个。

  邓苑萍增加祝屋巷慈云片区的公共资源配置,由统一投资建设文创旅游公共道以及升级公共设施。完善面、灯光亮化、垃圾卫生、消防、管道、电网、排污等公共设施,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公共洗手间等。

  “现在祝屋巷没有明显的标志牌,不引人注目。” 邓苑萍由相关部门编制设计祝屋巷导视系统,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功能分布系统,停车导视等。主要在三大入口处,即:东入口处(慈云入口处)、西入口处(君豪酒店处)、中入口处(祝屋四巷入口广场)设立相应的导视和识别系统。

  同时,为留住西湖过夜客,邓苑萍将鹅城大剧院充分利用,与祝屋巷配套,打造成一个展示惠州文化特色的文艺剧场,给游客提供一个了解惠州本地文化的娱乐场所。“如可以通过苏东坡的故事,把惠州本地文化起来,编排成一个文化底蕴的剧目,在鹅城大剧院演出。”

  

关键词:惠州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