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留言给我
网站首页 > 军事历史> 文章内容

揭秘小说《红岩》与奉大巫起义的真实历史

※发布时间:2017-8-31 14:41:02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红岩》是一部以人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而进行英勇斗争为历史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刘德彬曾被关押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里,亲身经历过敌人的种种,了人的斗争。他们根据狱中经历和参加下川东武装起义的志士的回忆,写作了回忆录《在烈火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于1961年12月完成了《红岩》小说的创作,并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在日趋多元化的今天,《红岩》依然受到许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和欢迎,由《红岩》改编而成的各种艺术形式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因为《红岩》是一部小说,所以它反映的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与真实的历史是有出入的,它不完全等同于真实的历史。

  笔者通过走访历史当事人,查阅有关历史档案,根据小说作者刘德彬的初衷,以此文还原《红岩》小说中武装斗争的真实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刘德彬任青年团委常委、少年儿童部部长,罗广斌任青年团干部。经罗广斌、刘德彬介绍,杨益言作为进步青年被安排进入青年团委机关工作。在刘德彬领导下,他们3人一起负责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开始合作题材的文学创作。

  经过几年的合作,写作了一大批反映狱中斗争的性报告文学,如《江竹筠在狱中》《云雾山》《的世界》等。1958年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旗飘飘》第六辑,发表了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的《在烈火中》。这篇作品以罗广斌和刘德彬1956年在青年团江津地委所作报告为基础整理成文,实际上是小说《红岩》的雏形。

  1960年,罗广斌、杨益言到中国青年出版社改稿,与青年出版社二编室主任谈话,聊到小说众多人物中“江姐”这个人物刻画得较好,罗广斌便告诉他,“关于江姐、华蓥山斗争的部分,是老刘(刘德彬)写的”。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3人合作修改这部小说的时候,刘德彬却遭到一场意想不到的打击,陷入了困境。

  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刘德彬被划为“”。1961年,《红岩》小说正式出版,委处李唐彬考虑到当时的形势,为了不影响《红岩》的出版发行,作出“刘德彬暂不署名,以免被动”的。

  这年夏天,下川东武装起义,彭咏梧、江竹筠的亲密战友贺德明从山东烟台回乡参加老同志。他与《红岩》小说的作者杨益言、刘德彬在委党史研究室顾问卢光特同志的办公室相聚,大家在一起侃侃而谈,回忆历历往事

  1947年4月,川东临时委员会根据中央关于在敌后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彭咏梧负责在奉节、巫溪、巫山、云阳一带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又称奉大巫起义。

  刘德彬和卢光特等人被派往奉大巫地区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卢光特是下川东地工委副,刘德彬与江竹筠是联络员,刘德彬负责与游击队司令员赵唯联系,江竹筠跟随彭咏梧,负责与川东临时委员会联系。

  卢光特说,这次起义太惨烈,鞍子山一战,老彭就了。老彭后,是他和吴子见将这一告诉江竹筠的。后来他又和江竹筠一道回重庆向川东临时委员会汇报奉大巫起义失利的情况。

  刘德彬接着说:“是的,我听你讲过双枪游击队员的事,我跟赵唯当联络员的时候,也见过赵唯司令员打双枪。所以,我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才想塑造这样一个双枪英雄形象。”

  此时,贺德明不服气地:“你们的小说为什么把彭咏梧、江竹筠、双枪老太婆这些人都搬到华蓥山去了呢?”

  老刘两手一摊,尴尬地说:“和我一样呀,我打成以后,《红岩》小说的署名权就被了。”接着,他谈起当时为什么不写奉大巫游击队的苦衷:你们想想当时的气候,“我们川东游击纵队司令员赵唯被打成和,撤消了他万县地区行署副专员的职务;奉大巫游击支队司令员陈太侯在解放初期被当霸了,陈昌秀是绿林武装改编过来的,许多参与奉大巫起义的地下党同志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错误处理和对待。假若我把他们都写进小说,能够公开出版发行吗?所以,我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回避了川东地下党和游击队,而且把彭咏梧、江竹筠等英雄人物搬到了华蓥山。这样的技术处理,《红岩》小说才免遭非议,顺利通过了审查,得以正式出版发行。

  老同志们的这段回忆也解开了笔者心中的谜团,顿时豁然开朗。要不是作者这样的精心处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小说《红岩》是无法出版的,也就不会有小说《红岩》带来的社会效应。

  ——小说《红岩》中的主要人物彭松涛、江姐的生活原型系川东游击纵队兼奉大巫支队彭咏梧和奉大巫起义联络员江竹筠,他们夫妇是组织发动奉大巫武装起义的领导者,而非华蓥山游击队的领导者。

  ——彭咏梧在巫溪鞍子山黑沟淌后,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竹园坪竹园小学的一颗麻柳树上,身躯被农民就地掩埋。并非电影《烈火中》中被挂在奉节城门楼上的场景。

  ——双枪老太婆的历史人物原型主要是川东游击纵队奉大巫支队双枪女英雄陈昌秀和会打双枪的川东游击纵队司令员赵唯。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烈士彭咏梧,巫溪县人民决定将他的地黑沟淌改用《红岩》小说中彭松涛的名字命名——文峰镇松涛村。

  60年代初,彭咏梧的战友陈祝南,几经周折终于寻找到了烈士遗骸的下落。1963年,从巫溪鞍子山黑沟淌里挖出的彭咏梧烈士身躯遗骸和竹园宝塔梁上取出的头骨被一并迁往奉节县城北烈士墓安葬。

  彭咏梧的骨骸取走后,老百姓仍然在原地保留了一座坟茔,以祭奠烈士忠魂。80年代末,巫溪县委、县府对该墓进行了修缮。2010年冬,巫溪在鞍子山修建了彭咏梧烈士阵亡地纪念园,并修缮了彭咏梧烈士陵墓。

  2010年3月,巫溪县委党史研究室通过调查走访,在尖山镇川山村找到了当年埋葬双枪女英雄陈昌秀烈士的3位老人,由他们在黄家垭口发现了陈昌秀的无头遗骸。巫溪县委、县据此修建了陈昌秀烈士墓。

  《红岩》作者刘德彬在逝世前说:“我相信死去的烈士,血不会白流。我听着知情的老战友、以及那些理而呐喊的人的声音,我的心灵已经得到了!”

  光阴荏苒,那些曾经参加奉大巫起义的地下党人士和游击队员终于得到历史的对待。(刘建华 作者单位:巫溪县党史研究室)

  推荐:

  

关键词:军事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