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留言给我
网站首页 > 兵器知识> 文章内容

ITER组织举办日 总干事高度赞扬中国贡献 记者世界最大

※发布时间:2019-2-26 6:04:38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梦到找不到回家的路

  原标题:ITER组织举办日 总干事高度赞扬中国贡献 记者世界最大人造太阳计划

  10月10日至11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组织举办2018年日。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组织法中参加此次活动。

  ITER内外关系与总干事行动办公室主任金炬(右4)与中国记者交流后,在ITER组织大厅合影。左1为中国驻法科技处秘书董琳,左3为ITER组织中方电气工程师张艺。(ITER供图)

  、中新社、欧洲时报记者与来自ITER组织国的30名记者走进实验,详细考察了这个世界第二大国际合作项目的进展。

  日期间,ITER组织总干事贝尔纳·比戈(Bernard Bigot),ITER计划欧盟负责人多内(Tony DONNE)等相关负责人出席见面会,并就ITER计划进展、工程风险和挑战等与记者进行交流。

  ITER组织总干事贝尔纳·比戈出席了见面会,并就ITER计划进展、工程风险和挑战等与记者进行交流。(图片来源: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由欧洲时报记者孔帆 摄)

  比戈向来自各国的介绍说,随着传统能源频临枯竭,寻找安全、可靠、无污染的可替代新能源成为全世界亟待攻克的难题。核聚变作为现阶段最理想的新能源选择之一,逐渐成为科技界关注的焦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在此背景下因运而生。

  该计划是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全球第二大国际科研合作项目,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在建核聚变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俗称“人造太阳”,旨在通过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利用核聚变技术实现工业发电。ITER组织于2007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有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参与,目前处于装置建造阶段。由于科研和工程攻关难度极大,项目从工业设计、配件生产到运输组装,都需要国集成优势、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目前组织共有80余名中国籍管理和技术人员,约占员工总数的9%,仅次于欧盟。

  比戈宣布,这一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阳”项目已完成一半的建设工作。按照计划,该项目所需的所有大型部件将于2021年到位。

  比戈高度赞扬中国贡献,认为中国起到了“典范”作用。“中国的贡献非常、非常大,积极性很高,给予了充分支持。一直以来,中国总是按时按规格、高标准交付创新型的特定组件。所以,中国是这个项目建设的中坚和榜样。”

  ITER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至今已建设11年,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探索核聚变技术商业化的可行性。欧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和俄罗斯共同资助这个项目,其中欧盟出资约45%,其他6方各承担约9%,最终目标是在2050年前后实现核聚变能商业应用。

  ITER内外关系与总干事行动办公室主任金炬向记者介绍说,从2008年至今,中国承担的ITER采购包制造任务已基本全部落实。此外,在中国参与ITER的带动下,中国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共部署119个配套项目。他举例说,ITER磁体支撑研发制造任务,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担。自2010年12月以来,他们联合国内多家企业组成的团队历经8年,先后完成了从材料到制造工艺的系列认证,以及ITER磁体支撑采购包的生产制造任务,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最终获得ITER国际组织的认可,为和平利用核能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作为中国聚变研究核心之一,承担的ITER技术任务涵盖了关键部件的研发、设备制造、决策管理等领域,在ITER采购包和核聚变国内研发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

  比戈表示,ITER至2025年阶段的最新总预算为200亿欧元(约合236亿美元),迄今已用掉近一半的资金。作为总干事,比戈表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让7个参与方齐心协力,按时交付各自负责建造的组件。

  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实验堆同国际空间站、欧洲加速器、人造基因组计划一样,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该计划耗时约需50年,设计领域包括超导研究、高真空、生命科学、纳米材料等多种学科。合作承担ITER计划的欧盟、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美国等7各涵盖全世界主要核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