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留言给我
网站首页 > 兵器知识> 文章内容

末敏弹成俄军信息化作战的智能杀手

※发布时间:2018-4-27 21:13:09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近日,俄军在使用战机对叙利亚境内武装进行空袭时,使用了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为有效提高对武装地面装甲部队的打击效果,俄军使用了集束式末敏弹。末敏弹可以一次消灭大量地面目标,对ISIS四处而来的坦克和装甲车产生致命打击,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末敏弹全称为“末端敏感弹药”,弹体由红外或毫米波敏感器爆炸成型自锻破片战斗部等机构组成,能够在弹道末段探测到目标的存在并朝着目标方向运动,利用战斗部射出的自锻破片摧毁目标。它抗干扰能力强、打击精度高、使用方便,堪称信息化作战的智能杀手,具有极高的智能性和较好的作战效费比,是信息化作战的智能杀手。

  不同于传统弹药,末敏弹是一种可以在弹道末端主动探测被装甲目标方位,并将战斗部朝向目标方向爆炸的新型灵巧弹药。当末敏弹探测到有效信号后,会主动计算出目标点并起爆战斗部,从装甲车辆顶部发起,因而被称为装甲部队的“克星”。

  末敏弹的结构主要包括敏感器、控制器和战斗部。敏感器是末敏弹在复杂中探测识别装甲目标的“火眼金睛”,目前采用的敏感器主要包括红外探测器、毫米波雷达和毫米波辐射计等。控制器主要负责敏感器目标数据采集、信号处理、驱动控制、决策等,是末敏弹的“智慧”大脑。战斗部是末敏弹的无情“杀手”,末敏弹之所以能够在空中射穿敌人坦克的顶装甲,主要是依靠战斗部中的自锻破片。自锻破片战斗部是空心装药聚能战斗部的一种,当把聚能战斗部的锥角做成大于90度时,末敏弹爆炸以后不再产生正常的金属射流,而是形成一个被称为自锻破片的短粗高速侵彻杵体。末敏弹爆破后可在100米距离内穿透100毫米厚装甲,并对人员和装备产生巨大的效果。

  美国是最早研制末敏弹的国家,早在1972年就提出了“目标定向末端激活弹”的研制计划。1979年美国开始研制“装甲敏感与毁伤技术弹药”(SADARM),也就是俗称的“萨达姆”,这类末敏弹于1997年定型,主要应用于M898式155毫米炮。末敏弹在研制成功后被迅速投入实战,仅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陆军就先后发射了121枚M898式末敏弹。虽然是第一次被用于战争实践,但末敏弹的优异作战性能迅速得到了军事大国的广泛关注。

  末敏弹具有诸多优点。由于多采用子母弹结构,末敏弹一次发射可同时多个不同目标,对地面装甲集群产生巨大。末敏弹简单智能,不需要复杂的精确制导系统和外部指令就可以主动目标,抗干扰能力极强。相比于精确制导武器,末敏弹不需要复杂的检测设备,后勤保障较为方便,适合大批量装备部队。

  末敏弹可以采用多种载体运载发射,除了可以安装在导弹上,还可以用于炮弹、远程火箭弹等的发射。基于载体的高命中精度,末敏弹可以在发射方位150米范围内主动搜索目标,毁伤效果极佳。末敏弹是将多种先进技术应用到子母弹领域的新型灵巧弹药,主要用于装甲车辆顶部装甲,是兼具作战距离远、命中率高、毁伤效果好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信息化作战智能杀手。

  在末敏弹研制领域,美国、、俄罗斯、法国和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涌现出诸如的“斯马特”(SMART)、美国的“萨达姆”(SADARM)以及和法国联合研制的“博纳斯”(BONUS)等型号的末敏弹。的DM702“斯马特”末敏弹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炮射末敏弹,1994年进行实弹射击,1999年装备德队,主要用于PzH2000自行榴弹炮。“斯马特”末敏弹的毫米波雷达和毫米波辐射计共用天线,并与EFP战斗部融为一体,因而母弹有效载荷空间较大。该类型末敏子弹的穿透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强,虚警率较低,最大射程可达到27公里,目前已广泛装备在M109榴弹炮以及希腊、荷兰、意大利等国的自行榴弹炮系统中。BONUS“博尼斯”末敏弹由和法国联合研制,1999年末开始批量装备生产,每个母弹体内装两个末敏子弹,有效射程可以达到35公里。

  在末敏弹领域,俄罗斯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开始探索反装甲末敏弹技术,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研制成功SPBE-D型“标准灵巧反装甲子弹药”。由于与国家在光电技术和工艺材料上有一定差距,SPBE-D末敏子弹体积庞大,敏感器的传感模式也较为落后。由于其庞大的“身躯”和较大的重量,SPBE-D型末敏弹的投掷载具采用“旋风”300毫米远程火箭炮和机载RBK500集束子母弹箱。采用火箭弹载具的9M256最大射程达到90公里,战斗部可一次携带5枚末敏弹,使用集束子母弹箱可同时携带15枚SPBE-D子弹。俄罗斯后续发展更为先进的反装甲末敏弹USM,探测精度得到较大提升,体积和重量也有所降低。

  末敏弹主要用于集群坦克的顶部装甲,自锻破片战斗部在锥形药形罩后方的装药爆炸瞬间,将金属药形罩在高温高压下逐渐挤压形成一枚运动速度极高的破片弹丸,射向装甲体达到穿甲目的。由于末敏弹的敏感器探测目标为装甲,因而可以有效避免因误投给平民带来的伤亡。末敏弹可实现在目标区上方自动探测、识别和主动,是一种具有高效费比的智能弹药,在未来信息化战场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更好地提高末敏弹的杀伤效果,目前世界都在努力提高末敏弹的有效射程。采用远程火箭弹、战术导弹等载体可制敌于千里之外,对防区外的装甲集群进行有效打击。此外,如何提高末敏弹的传感器精度也是努力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敏感器系统主要采用复合探测体制,将2种以上的敏感器复合优化使用。由于采用了多种体制的复合敏感器,技术复杂且成本较高,美国“萨达姆”型末敏弹已不再进行技术改进。未来,通过采用高新技术,可以不断提高末敏弹的复合敏感器系统精度,研制出体积小、质量轻、打击能力强的新型末敏弹系统。

  除应用于炮弹,末敏弹还具有广泛的用途。美国XM93式“大黄蜂”反坦克地雷采用母雷体和末敏子雷结构,母雷体触发后,末敏子雷由高压气体弹射后到达目标区上方,敏感器捕获目标后战斗部,从而对装甲目标产生巨大毁伤。

  未来末敏弹将采用标准化设计,可同时适用于多种武器的战斗部,美国的BLU-108型智能反装甲弹药就可以应用于AGM-154“联合防区外武器”、CBU97/B航空集束、“战斧”式巡航导弹等诸多平台。由于末敏弹体积小巧,还可以用于无人机投送。美国在“哨兵”无人机上试验“斯基特”(Skeet)次级末敏子弹,4枚“斯基特”末敏弹的扫描范围可以达到9000平方米,从而为无人机作战提供了新的战术手段。

  马建光,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地缘与、俄罗斯军事战略;

  

关键词:末敏弹 敏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