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留言给我
网站首页 > 兵器知识> 文章内容

美为与中国摊牌都做哪些战争准备 升级各种尖端武器

※发布时间:2017-6-20 18:23:16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欢迎关注。

  以亚太地区安全之名,美国正在为与中国摊牌而快速且鲁莽地准备着,这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美国长阿什顿·卡特不久前宣布,将进一步扩大五角大楼对亚太地区的“再平衡”或“支点”战略的实施。此举只会加剧美国在该地区与中国本已紧张的军事对峙。据全球研究网站9日报道,卡特是在停靠在圣迭戈的“卡尔·文森”号航母上说这番话的。他概述了他所谓的美事集结的“第三阶段”,以及加强在亚洲的“具有原则性和包容性的安全网络”。尽管并没有被排除在该“网络”之外,但这一“第三阶段”的各个方面均旨在准备与中国一战。而且,美国的经济霸权必须以军事实力为基础,这个“第三阶段”会使“美国将继续加强军事优势,继续成为该区域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首选的安全合作伙伴。”

  最近的不少报道,均无一例外指出,美国正就对中国和俄罗斯开战做着认真的准备。但在亚太,中国无疑是首选,特别是在代表经济战的TPP很可能先兆流产的情况下,美国有意加强军事准备。根据卡特的描述,这个所谓的战略重返亚太的“第三阶段”,将是一项开支巨大的计划,总额很可能突破2000亿美元。其内容也很多,可能涉及海军、空军和网络战,主要是升级一些关键武器项目,目的就是加强美军的全新作战能力。正如报道所称,这些新的武器和升级当中的每一项都是为了与中国一战而做着准备,前提是五角大楼的空海一体战战略——对中国进行大规模导弹和空中突击,再辅以造成瘫痪的海军。

  具体来看,又可细分为:花30亿美元为20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加装新的巡航导弹模块,也就是升级“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为Block Ⅴ型,主要就是由可携载12枚“战斧”巡航导弹上升为28枚,从而增强其“杀伤力与实力”;花费120亿美元开发下一代战略轰炸机B-21,这是一款可深入中国内陆进行打击的隐身轰炸机,据称可对付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对美军未来的胜利至关重要;花费560多亿美元采购不低于400架最先进的F-35战机,并尽可能的部署到亚太地区,以求对付中国;花费160亿美元升级老旧的空中加油机群,这包括KC-135R、KC-10A等,以便在KC-46A大量服役前,让它们满足美军的需要;花费400亿美元开发装备水下无人机——“黑翼”无人机、反潜无人船(ACTUV)等项目,以保持“世界上杀伤力最强的水下和反潜力量”;由于美国海军的反舰导弹长期只有“鱼叉”这一型号,在当前面临反舰导弹巨大的情况下,美国海军开始进行SM-6打击水面舰艇的试验,逐步使得SM-6导弹具备双重用途:打击水面舰艇+远程舰载防空反导,这个花费目前还不清楚具体数目;对现有的对陆和反舰导弹以及新型鱼雷的“射程和精度”进行重大改进,以期它们能够应对越来越复杂的作战,这包括BGM-109“战斧”巡航导弹、AGM- 84“鱼叉”反舰导弹和MK-48重型鱼雷等,这项开支也是未知的;另外,也需要在网络战、电子战和太空战方面进行新的大量投资,仅2017年就达到约340亿美元……

  不过,上述这些新的投资虽然巨大,但大部分只是升级已有的武器项目,并不包括更多的在建项目,比如建造“福特”级核动力航母、新的“弗吉尼亚”级性核潜艇、新的Flight Ⅲ型“阿利·伯克”级舰、改进升级F-22战机、采购更多的P-8A反潜巡逻机、升级现有的预警机队、采购计划庞大的KC-46A空中加油机……这个队伍可能更长,排起来就是满满的一大溜名单,而所需花费可能比的大概2000亿美元要多得多。而且就目前的局势来说,随着美俄和美中之间的战略竞争加剧,美国的和军队已认识到,不管是和俄罗斯或者中国,这一杖都不可避免,如果美军不做好准备,其失去的将不仅是世界经济和霸权,还有美国人最不愿放弃的军事霸权。所以,即便是现在美国国力不振债台高筑,但是在各大利益集团的下,尽管已经是世界最大军费开支国,即使是世界前20名军费开支大国综合起来也比不上美国多,但是美军还是不得不继续扩充其尖端武器库。

  如无意外,按照美军的计划,在2020年前将完成亚太再平衡计划,而现在这一计划已进入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就是将更多的先进武器部署到亚太,最终完成对中国的合围,从而实现美力对中力的压倒性优势。正如很多专家指出的那样,本来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就和平目的,当上述大部分都是以五年为发展阶段的计划完成后,美军在亚太的事态将由现在的相对“守势”转变为“进攻”,也许那时美军将图穷匕首见,整个亚太地区或者这个地球,都将面临美军最大的。对此,两国自然心知肚明,还有四年时间,这将是两国难得的机遇期,谁能抓住就一定会成为最大的赢家。(作者署名:军评陈光文)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