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留言给我
网站首页 > 社会百态> 文章内容

城市与社会 小猪佩奇“社会人”的意义与重组

※发布时间:2019-3-11 23:31:50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2015年,英国学前电视动画片《小猪佩奇》开始在少儿频道以及优酷、爱奇艺等网络平台,自此受到小朋友及其家长们的喜爱。该片不仅给孩子以快乐,也让一些成年人开始重新审视家庭、亲子互动、育儿方式、友情培育和生活情趣。

  可是,形象小猪佩奇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了儿童及其家长这些受众。2018年3月1日至4月16日,网络中有关“社会人小猪佩奇”的信息量高达37.9万条,其中微博中就有36.6万条。

  查看相关信息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有关“社会人小猪佩奇”的信息量之所以暴增,是由于“小猪佩奇”借助于表情包、短视频这些形式而得以广泛,更以“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这类段子而爆红于网络。

  有意思的是,不同于“穿黑貂、夹手包”的社会大哥以及“杀马特、洗剪吹”的时尚弄潮儿,小猪佩奇也以其在幼儿动画片中稚嫩可爱的角色而被归类为“社会人”。

  在这一概念与对象极其不对称的现象中,“社会人”究竟被理解为什么?在“社会人”的符号表征由“大金链子”、“社会哥”到“小猪佩奇社会人”的转换过程中,小猪佩奇所表征的“社会人”含义与其他通常的“社会人”表征之间又具有怎么样的关联与区别?

  以“社会人”作为关键词,我们对1万条微博文本进行抽样和内容分析,同时对相关者进行了深度。

  在我们分析的文本中,“社会人”可以分为两类,也就是普通“社会人”与特殊“社会人”。其中前者具有复杂、和有担当、成熟、具有影响力、拥有经验等基本特征;后者主要是指某些社会,他们抽烟、喝酒、烫头,具有正常规则、、令人害怕等基本特征。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社会人”也有多个含义。从广义来说,“社会人”就是人人都在社会中,人人都是“社会人”,有“社会”之意;而从狭义来说,“社会人”是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人”而提出的。与“经济人”相对照,“社会人”要更为讲求情感和非算计。

  同时,相较于“自然人”,要成为一个“社会人”,就必须社会化,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生活知识、技能和规范,适应社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本质。作为对社会有所归属的“社会人”,获得社会认可,是成为“社会人”的关键之一。

  我们把从网络和学术两条径中所获得的“社会人”概念进行了对照发现,在网络语境中,人们对“社会人”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现实社会中的既有标准,这两种判断之间存在着交织映射的关联。特别是在小猪佩奇被称为“社会人”的缘起阶段,这种关联依然被部分延续了下来。

  例如,在《小猪佩奇》的第132集《吹口哨》中,佩奇发现自己的爸爸在吹口哨,她自己也想学。爸爸告诉她说,吹口哨是很难的,要花很长时间好好才可以达到。但是,当发现自己的妈妈、弟弟、好朋友苏西都能很轻松地吹响口哨时,佩奇并没有为她们都掌握了这项技能而感到高兴。相反,她反而感到很沮丧,并且立刻挂掉了好朋友的电话。

  在这个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家庭以及朋友之间的社会关系情境中,学习吹口哨变成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佩奇的弟弟乔治因为很容易就学会了吹口哨而获得肯定,并向佩奇炫耀。因而,在这种场景中,会吹口哨也会被人们解读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技能以及注意力资源,进而被当作判定“社会”与否以及程度高低的标准。同时,在该剧集中,佩奇对好朋友苏西的反应被解读为“塑料花姐妹情”,也就是虚假的情谊。这也反映了社会中所存在的复杂的人际关系。

  此外,在观看《小猪佩奇》动画片时,独具慧眼的人们还会发现,佩奇家住在山顶独栋别墅,她妈妈的口红经常是成套购买,佩奇上的是高级私立幼儿园而且会拉小提琴……这些众多场景也被众多网友们放置在现实情境中加以解读,并将主人公制作成表达“社会”含义的表情包而广泛转载使用。至此,小猪佩奇从一个形象变身为“社会人”的代表,被赋予了“社会人”的许多符号含义。

  如果我们从符号学的视角来看,“社会人”是作为声象系统的能指和意义内涵的所指的结合,而且这种结合具有任意性。因而,同样是“社会人”,它既能由“大金链子社会哥”来表示,也能和“小猪佩奇”共称。二者虽然能指不同,但所指的具体含义还是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在这一个案中,因为部分剧情符合人们对“社会人”的常识性理解以及社会学知识的限定,所以小猪佩奇被解读为了“社会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猪佩奇被塑造成“社会人”进而在广泛使用的过程中,“小猪佩奇社会人”的意义开始出现了分歧,该符号能指与所指的结构也开始有所分化并重组。

  我们在文本分析中发现,“小猪佩奇社会人”不仅包含了小猪佩奇的表情包、奶片、纹身贴纸、周边产品等能指,还有汽车、奢侈品、纹身(夸张风格)等,以此指代“有物质基础的人”。同时,超过一半的样本只是包含小猪佩奇的表情包、奶片、纹身贴纸、周边产品等能指,以此指代在社交中“占有时间、空间和注意力等媒介资源的人”。

  “社会我佩奇,人帅话不多”“自从拥有了社会人专享壁纸,老师同学们看我的眼神都带着一丝尊敬了”;“小猪佩奇小手表and纹身贴,妥妥的社会人”“被网友笑死系列#小猪佩奇社会人#我们离社会人只差一个小猪佩奇手表”。这些成为了“小猪佩奇社会人”符号“旧功能+新形式”或“新功能+新形式”的典型表现。

  而对符号的分解、剥离及重新应用,或者说“心理解离化”(psychological dissociation)这种社会心理机制不仅与当下媒介化社会的趋向相关,它本身也对个人的社会化和现代性产生了影响。

  有两位使用过“小猪佩奇社会人”符号的受访者分别表示“对之前那种会反感,我没有地域上东北大爷那种,就是光大膀子感觉,但小猪佩奇就OK。加上小猪佩奇,就感觉不是以前说那个社会人,就是那种什么纹身啊,什么老大哥,佩奇就更感觉是在调侃开玩笑啊。”“ 如果接触的频率够高的话,以后也会用更多这种词。”

  可见,在这个心理解离化的过程中,人们使用“社会人”符号的范围更为广泛、界限也更为模糊,看待“社会人”的态度也更为宽容,从而弱化了对其旧的表征符号所持有的负面态度。

  “我都不知道就用上了”,“指代你追上那个梗而已”,“我们都干了一件相同的事……会觉得跟大家的距离近一些”,“不会也没必要再深究别人的意思”——在中,多位受访者经历了这样的使用过程,与思维引导下西野花梨的符号意义的确定先于使用行为的径不同。

  根据受访者的描述,我们认为“小猪佩奇社会人”符号的变身是在模糊情境中参照他人行为、满足关联动机以实现共享的内在心理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小猪佩奇社会人”与产生原有意义的语境脱离,从而成为娱乐与时尚的表征,甚至通过搭建人际连接让使用者拥有了归属感。同时,该符号也因被人们简化为更为抽象直接的意义而被进一步复制和开来。

  无论之前对“小猪佩奇社会人”如何理解,人们在使用之后都会认同沟通时的解读,并认为这就是自己最初的认知。这种在交流中形成的、与听众共享的现实被固定下来作为信息传递者的记忆和理解,也就是“言即信”(saying is believing)的现象。

  而网络媒介为“小猪佩奇社会人”符号以“言即信”的模式复制提供了更宽松、更广泛、参照物更显在的。在使用“小猪佩奇社会人”时,人们主要参照了三方面:该符号在网络语境中适用情境多样,界限不明显,因此冲击既有群体规范的负面影响较小;使用该符号已成为潮流,人们倾向于选择加入这一娱乐活动;该符号本身含义模糊,以至于信息传递者在使用前也不能准确辨明,反而是在使用时完成了对该符号的仪式化解读。

  受访者解释道,“网络上即使不知道梗也能发,因为网络发布不是针对他(传统关系/师长)一个人,他也不会多想。”“ 网络和社会现实的差距,虚拟人们的用词会更加随意和新鲜一点。”

  此外,网络媒介资源的易得性以及文化属性使其享的符号淡化了物质层面的意指,从而更为凸显文化甚至心理层面的内涵。由于小猪佩奇表情包、贴纸、手表、周边产品等,“小猪佩奇社会人”符号廉价易得,各个物质层面的人都可以使用,并且使用方式多不与外在物质勾连。

  研究发现,不同物质、文化层次水平的受访者对“小猪佩奇社会人”符号使用有着超越阶层界限的“共享”想象;并且不同于网络中的,不同物质、文化水平的使用者之间呈现出更多的宽容度和接纳度,从而彼此的联结得以强化。

  一位受访者表示,“用小猪佩奇的,也有可能博士人家也说这个对吧,没准是小学学历也说这个。觉得各种层次风格的,都会去说这些。没有特地特意的去指某一项行为,或特定的群体,所以我觉得他没有特别大的褒贬,只能是一个开心娱乐的产物,你说他不好吧,只看不出来有多不好,你说他好吧,他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这种“共享”的达成源于“心理区隔化”的机制。“心理区隔化”是将引发矛盾感的事物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范畴(例如物质与的区隔),从而赋予不同的性质及运作逻辑,并分别加以对待。

  一般来说,无论物质层次是高还是低,精英主义文化视角的人都会对文化层次较低的人持有比较负向的态度。例如,曾经表征“社会人”的符号——“大金链子”、“社会哥”、“”等都被人们抱以负面态度。

  但以“小猪佩奇社会人”的使用为例,通过“心理区隔”,人们超越了出于防卫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物质-文化”的思维模式,达到了“共享现实”的状态。这有利于个体在媒介化社会中,减少“物质-文化”逻辑下的冲突、抵抗、,实现心理平衡;也有利于社会在网络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为解决问题寻找更多的空间和可能,以早日达到适应新、新生活的目的。

  在社会日益媒介化的背景下,人们赋予越来越多的媒介符号以社会化含义。在“社会人”的符号表征由“大金链子”、“社会哥”向“小猪佩奇社会人”的转换过程中,其符号意义及其寻求过程更为抽象,背后存在着心理解离化和共享现实的社会心理机制。因而,借助媒介可以建构积极符号,在共享现实的心理机制下,促进共享文化和共享心态的形成。上述研究发现对理解社会文化及其图景的形成具有意义。

  (作者杨宜音系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闫玉荣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陈梓鑫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本文改编自发表于《青年研究》2019年第1期的学术论文《“社会人”符号意义的变化——以小猪佩奇的为例》。经作者审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