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3日,“军报记者”推送新设栏目《起床号!新闻早报告》,完善功能,依靠“互联网+”拓展宣传教育模式;加强关系建构,借助“仪式化”营造情境氛围;充分利用“怀旧”情绪,依托平台进行碎片化。
2017年2月3日,解放军认证微信号“军报记者”推送新设栏目《起床号!新闻早报告》,设有“”“国内军情”“国内社会”“国际”“那年今日”5个板块,不仅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近期时政新闻,还通过音频进行新闻播报,并附上当天军字版。截至9月14日,该栏目每天不间断推送新闻播报,日均阅读量接近3万人次。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三次会议上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计划。此后,“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通过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以某种更有效率的方式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甚至从根源上进行创新。“军报记者”推送的《起床号!新闻早报告》,通过收集整理时政新闻并由主播进行播报,制成音频产品在新平台上呈现给受众,实质上正是“互联网+”的模式。其借助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进行升级,实现从Radio()到Audio(音频)的转变。正如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所讲的“补救性媒介”理论,新媒介技术的发明和运用总是针对媒介技术的补救和升级,《起床号!新闻早报告》呈现的网络新闻播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的缺陷与不足。
传统中“播报”的语言样态源于新闻的文体特点,是由其结构严谨、单人播报、布局紧凑、语言精练及书面语风格决定的。此类新闻节目内容以国内外大事件、重要会议、国际形势、外交等性极强的“硬”新闻为主,报道方式严肃、措辞严谨,新闻言论的立场鲜明,主要发挥引导作用。但在“娱乐至死”的互联网时代,受众尤其是部队官兵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载体和社交缓解生活、训练压力,娱乐功能而非信息功能发挥着主导作用,“硬”新闻“软化”、娱乐化成常态化。因此,传统的语言、形式、内容、风格等均与当前受众的爱好需求不相符合,易拉开与受众的心理距离感,引导效果折损。
虽然我军长期实行每天“三个半小时”制度,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方式,但在当前互联网场域中却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使得军队新闻的地位日益边缘化。“军报记者”《起床号!新闻早报告》栏目,在传统播报新闻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借力军校资源整理内容、播报新闻,每周由一个学校负责,每个团队3—4人,2人播报,1—2人剪辑、整理内容。栏目采用男女主播一人一句交叉播报的方式,语句简短、语速较快,轻松活泼,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其借助新平台拓展教育模式,提升宣传内容及形式的吸引力,巩固与当代官兵之间的关系链,最终达成教育目的,增强年轻官兵对军队的认同感。
借助新平台,传统的宣传内容进一步扩大了受众范围,实现军队不同单位以及军内外之间的教育联动。长期以来,我军思想教育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例如传统的半小时新闻,其辐射范围仅局限于本单位内部。如今,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对内与对播结合更加紧密,宣传教育得以打破篱笆,不仅可以学习借鉴外单位经验做法,还能在地方群众中展现我军良好的形象,《起床号!新闻早报告》正是其中的一条有效渠道。
然而,《起床号!新闻早报告》的发展尚未完全贴合新技术“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其文本内容主要摘抄于军内纸媒,忽视了新旧间的区别,继续延用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编辑号平台,吸引力仍有待提升;“部队新闻”栏目信息整理发布的时间存在相对滞后情况,例如,9月14日还在对西部战区空军8月份教育供给侧创新予以播报;此外,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互通”,且微信号是基于建强关系链而搭建的平台,但《起床号!新闻早报告》在建构者与受传者关系方面效果较弱,其评能尚未完全挖掘,编辑对受众评论回复较少,与受众的线下联系也不够紧密。
依据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而其技术形式则决定了所承载的信息内容。新的发展催生了网络新闻播报,而《起床号!新闻早报告》的诞生,既遵循着军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兵的生活方式。《起床号!新闻早报告》每天推送的时间大致为早上6点钟,与部队基本作息时间相吻合,而其搭载的移动载体,又打破了官兵收听的时间、空间。“起床后打开微信号听新闻”已经成为不少官兵的惯性行为。例如,老兵曾宁生就在4月22日的评论中留言说:“我是一名老兵,每天晨起及时收阅‘起床号!新闻早报告’。军人收阅军报记者动态信息,是必须关注的事情”。也正是在这种仪式化行为的重复性展演中,强化着官兵的情感认同。
作为美国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凯瑞认为不仅存在“的传递观”,还有“的仪式观”,前者侧重信息的传达,后者侧重关系的建构和意义的认同。针对信息化时代受众知识文化水平这一现状,结合霍夫兰的“性效果”理论,在宣传教育中采取“结论暗示”效果优于“结论”。近年来,我国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官兵的整体文化水平逐步提升,未来初中及以下学历将退出军队舞台,高学历、高素质成为新的特征。对此,以往单方面理论的已经遭到淘汰,而应该转为新的模式,即:表面上提供优质信息内容吸引受众,实则依靠符号象征营造情境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效果。《起床号!新闻早报告》在推送时政新闻时,借助符号传达象征意义,通过仪式化增强官兵对军队的认同感。例如每天推送头图为“今日我出镜”栏目,邀请优秀作者、训练标兵、军迷粉丝等出镜晒图,并配发一句军旅生涯座右铭,充满军人血性和战斗,每个月让网友进行投票,对前3名发放品,增强互动;每天播报的开场乐固定是军队的起床号,这一方面贴近部队作息时间,另一方面则是军队符号的表达,彰显“军味”;其背景音乐《胜利》,同样具有显著的象征性意义,能够官兵对军队及军人身份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对比人民日的认证微信号“”,《起床号!新闻早报告》的播音语速更加急促,贴合军队雷厉风行的作风形象。正如学者唐丽所言,新闻播音通过不同的发音、语调和播音的力度等来渲染贴合于不同播报内容主题的气氛。凭借播报特色,《起床号!新闻早报告》营造出一种军队特有的情境,帮助官兵尽快适应军队生活节奏,增强认同感。
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传统本身是对人体耳朵的延伸,只需要受众在听力方面付出注意力成本而已,即收听方式具有随意性优势。这也是传统在新发展的不断冲击下得以继续的重要原因。网络新闻播报依托于此,使官兵能随时随地收听新闻报道。随着军队的持续深入开展,训练强度将不断增大,官兵掌控的时间被不断切割,网络新闻播报功能的发挥便源于对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利用。《起床号!新闻早报告》每天发布于早晨起床时间,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官兵在打扫卫生或者整理内务过程中能够听觉功能,实现时间利用效率最大化。
互联网时代,在新技术的支撑下,《起床号!新闻早报告》不选择视听结合的视频形式,而仅仅采用进行报道,其中蕴含了“怀旧”的情绪。当前,传统虽然早已受到互联网的强大冲击并逐渐退居二线,但在国内仍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尤其是针对老一辈受众而言。据后台数据显示,目前老兵正是其最主要的受众主体。他们生长在时代,同时又对式播报方式较为认同。《起床号!新闻早报告》选择正统的形式,利用“怀旧”音频元素增进老兵的情感认同,进一步拉近了与受众对象的距离。
然而,正如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所言:“怀旧情绪终究是要消散的。”面对新生代的青年官兵,形式是否能够持续保持吸引力尚有待商榷。当前,《起床号!新闻早报告》预期的目标受众与实际的主体受众已经存在错位现象,下一步如何调整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可以通过多种调研方式,对理想及潜在的目标受众的使用习惯和信息需求进行分析判断,根据结论有针对性地调整运营方式和内容,在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极力向预期目标靠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