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国防和军队进入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军事理论创新。目前,我军军事理论研究与创新和军事强国还有不小距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顺势“超车”,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刻不容缓。
当前,我国国防和军队进入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军事理论创新。目前,我军军事理论研究与创新和军事强国还有不小距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顺势“超车”,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刻不容缓。
军事理论创新要着眼发展趋势,搞清实现信息化时代强军兴军的途径和方式,搞清新型军队在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应发挥的作用,搞清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搞清军队建设实践中的新情况新特点。
突出军队发展战略规划。发展战略规划是军队建设的顶层设计,强军战略是规划军队发展战略的总牵引。新军事变革的最重要之一,就是诞生了顶层设计。在创新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顶层设计最有利于节约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本。
为此,要着眼国家建设发展大局,找准全面建成小康阶段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军队能力的需求,深入研究未来10~20年军队建设的趋势目标、建设指导、基本原则、重点内容、思举措、运用方式,以及规模数量、兵种结构、训练创新、武器装备等问题,勾画出21世纪中叶军队建设发展的基本轮廓,绘制出军队建设发展的“线图”。
突出原创性新概念开发。当前,随着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新体制的启动运行,并受战争发展趋势的不断影响,正是军事思想嬗变的活跃期,给创造新理论、提出新思想、开发新概念营造了良好的发展和实践。
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必须摆脱言必谈美军、言必谈伊拉克战争的性研讨,必须摆脱、照葫芦画瓢的性研究,少搞一些解释性、阐述性的解析,多做一些富有我军特色、具有实践基础的前瞻性、原创性理论和概念的超越式研究,确保能够界军事理论高峰占有一席之地。
突出作战理论创新。“准备打仗、赢得战争”始终是军队的职责所系和根本价值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战理论是整个军事理论体系的核心,缺乏成熟的作战理论,军队就难以有效履行任务。“一流军队设计战争,二流军队应付战争,三流军队尾随战争”。
从一战时的德军将坦克改守为攻,到二战时富勒力主空地协同,再到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信息制胜”,获胜一方无一不是凭借先进的作战思想和实战,促使战争形态的深刻改变。在没有战争实践依托的情况下,我军作战理论创新需要充分考虑军事技术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我军作战指挥体制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创新适用于我军的作战指导、指挥和保障理论,并及时跟进作战理论的政策化推进,将研究纳入作战条令、建设纲要、院校教材,成为提高战斗力的助推器。
目前,空军地面防空兵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形成了远中近程、高中低空相结合的作战体系,信息化条件下防空反导能力全面提升,构筑起捍卫国家空天安全的蓝天盾牌。图为空军地面防空兵开展实战化训练。
突出主战主建理论探索。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体制运行后出现了诸多新特点,由此带来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解决,重要的前提是需要从理论上探寻答案。
要研究新体制下“主建”与“主战”的关系,明晰“主建”与“主战”责任,做到权责统一;研究平时建设如何服务战时需求,把“主建”内容与“主战”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焕发新体制的机制性活力;研究如何创建与新体制相适应的法规制度体系,将“主建”与“主战”从法规制度上联结起来,规范战与建的责任;研究军民融合、军种融合促进战斗力建设的对策办法,丰富和发展主战、主建理论。
陈旧方法难以推出耳目一新的。新体制下开展军事理论创新,既要敢于摒弃闭门造车式的落后方法,还要大胆寻求效益倍增的创新方式;既要传承传统适用的研究措施,更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创新研究手段,以研究方式方法的创新,催生研究的创新。
站在战略的高度搞研究。站位高才能看得远。当今时代,信息化战争已经到了交战即决战的阶段,一场战争就可能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因此,创新的军事理论必须更好地为未来战争和作战提供宏观的理论指导或战略设计。
要站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前沿,找准军事理论研究的着力点,突破战场态势获取、信息网络指挥、精确打击评估、兵种一体联动等作战瓶颈,研透现代战争制胜机理。
要站在军事强国抢占优势的前沿,立足我军建设实际和强军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去芜取精、完善发展,这样才能为我所用,引领军队建设走进世界军事强国之列。
要站在战争形态深刻变革的前沿,用前瞻的思维深入研究现代战争特点规律,综合研判未来战争发展趋势,推动军队建设始终紧盯打仗需求、始终朝向战争前沿。
运用科学思维推动理论创新。军事领域的竞争最为激烈、最具创新活力,军事理论创新对军队发展具有明显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要把下大气力抓军事理论创新作为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我军建设创新的首要内容。面对军事领域的激烈竞争,要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确保军事理论创新更加符合实践需要。
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军队建设发展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军队建设实践,借鉴、运用、吸收部队官兵在建设实践中的创新;集智攻关,发挥军队机关、部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四位一体”群策群力搞创新;问题导向,注重解决观念滞后、内容陈旧、无力等问题,确保研究的各项实用管用,具有较高的先进性。
加强创新的检验论证。严格评审论证,运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手段逐项检验研究。美军在各个层次都建有理论创新和试验评估机构,美国还通过立法,每4年进行一次防务政策全面评估。从其效果看,每次评估审查都会带动美军及学术界加强对美军强弱点、科学技术新发展、国际形势新特点、主要和潜在对手新动向的研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战略调整。
因此,我军目前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专家评估与实践检验相结合,智力评审与智能评审相结合,组织风险评估、分析论证。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评估和检验创新,构建不同层次的作战实验室,组建作战实验部队。对于取得的军事理论创新,除了要通过重大军事行动和训练活动进行检验,还要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模拟评估,通过实验部队试验,通过专家组进行严格评审。综合运用小范围试验、实验室推演、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多方式检验研究的科学性、实用性,提高研究的科技含量,以促进有价值的理论创新进入决策、进入实践,并最终为现实战斗力。
9月24日,观众在中国科协年会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展览会上参观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常规二级液体火箭发动机。
用好军民融合这座“桥梁”。近年来形成的全社会、全民族关心和关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使军事理论创新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结合点。而持续的创新能力得益于兼收并蓄,军队应广泛吸纳其他领域的新概念、新经验,并进行有益的尝试。深化军民融合发展的研究,制度壁垒和政策门槛,可为军队建设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结合目前我军的创新发展进程,一方面,利用军队人员熟悉军事、熟悉作战、熟悉建设的优势,发挥好军队组织军事理论创新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利用、科研院所含“军”量高的机构,发挥好他们了解社会、知悉战略、视野宽阔的优势,通过一定的协调机制把他们的潜在军事研究能力挖掘出来,围绕信息技术共享、人才资源共用、国防工程共建等关键环节,将两者的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军事理论创新。
组织军事理论创新,不是简单地搞学术研究,也不是单纯研究理论,而是军队建设发展趋势、组织形态、实现径的预见性研判和前瞻性探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特别是创新方式的发展变化,要求创新目标的指向性、的战略性、方法的实践性,扎实搞好配套建设,确保创新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成立权威领导机构。政略影响战略。在组织党的理论建设进程中,应将军事战略理论研究创新列入其中,在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框架下,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各级应建立理论创新领导体系和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主要负责理论创新的顶层设计、力量整合、认定和。
包括计划的制订,课题的调整,资源的配置等,把理论创新工作统起来、管起来,纠正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运行不畅的现象。从国家层面讲,引导有能力的机构搞军事理论创新,加大国家社科基金的扶持力度,提高军事研究项目的比重。从军队自身讲,应加强军事理论建设,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各级领导机关、院校,都要作为头脑工程抓紧抓实,自觉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工作。
创建研究交流平台。结合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度,适时整合现有研究机构,采取“优中选优、强中择强”的办法,打造权威、可靠、研究创新能力强的国家智库,重点组织战略理论和重要战略方向、战略问题的研究创新。
在现有军事期刊的基础上,集中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专业性强、知名度高的核心军事期刊,积极培育军事学核心期刊方阵,为交流军事思想、组织学术研究、通报理论信息提供载体。适时组织与外军军事理论交流活动,适度借鉴并为我所用。
整合优质创新资源。近年来,美军军事理论不断推陈出新,甚至出现了一种理论指导一场战争的“一次性理论”现象,主要受研究方式日趋技术化的影响,使得军事理论指导性越来越精确化。这是信息化时代军事理论创新方式的重要变化,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运用。为此,我军应合理运用国内外、军内外军事理论创新资源,统一整合机关、部队、院校、科研机构、民间智库,甚至包括有真知灼见的个人等多方面的力量,进行关键性军事理关。
一方面,加强国家和军队模拟仿真技术的整合,建设能够模拟多种作战样式的作战实验室体系,对创新进行分析验证;一方面,重视军事理论创新的政策化推进,及时将最新研究纳入管理条例、作战条令、训练大纲、部队教材等,抓好推广运用,指导部队建设实践。
培植理论创新。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决非一日之功,关键需要良好的创新和众多的创新人才。适宜的,可以在纵向上形才链,在横向上形才团。在美军中,历任长佩里、科恩、拉姆斯菲尔德,参联会副欧文斯,陆军参谋长沙利文,海军作战部长约翰逊等开拓型、创新型军事领导人才形成了一个厚实的创新群体,不仅为美军的军事理论创新提供了行为主体,而且营造了培养人才的良好和氛围。
我军也应借鉴外军的先进做法,建立军事理论创新的立项准入、环节检查、交流、效能评估、惩措施等制度机制,形成完善的运行机制,规范军事理论创新过程。综合运用院校培养、实践锻造、鼓励自学、激励原创等措施,着力抓好军事理论创新人才的培养,造就大批军事理论研究、学科带头人和知名专家。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