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留言给我
网站首页 > 军事参考> 文章内容

历史上那些事《昭选》:史上最牛作文参考书

※发布时间:2017-8-19 13:28:19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写好作文,要熟读优秀作文。好的作文,也是读出来的,模仿出来的。其实,我们自小学到大学的语文课本,都是优秀作文选,选的是名家、大家的得意文章。可以说我们是读着优秀作文选长大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优秀作文教材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换,篇目也会变更,然而,中国古代有一套优秀作文教材,却始终屹立在文化的制高点上,不仅没有更换,而且还成了专家们的研究对象,历代很多才子都是读着它成长的。

  其实,在中国的写作阅读史上,优秀作文选一直没有断过,很早以前就有了。当然,严格地按照专业术语而言,这些书应该称为诗文选集。然而,熟诵并模仿,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准,也是出这些选集的目的之一,因此戏称它们为优秀作文选也不为过。

  很早的时候,文艺青年们就意识到,想要提高文化水平、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作文范本是必须的。文艺青年孔子就意识到了这点,所以编了《诗经》。孔老师的眼光是极其严苛的,从上古到周朝,这么多年,他就只选了三百多篇,要入他的眼,不容易。别以为诗就不是作文,诗其实是最精练的作文。孔老师说了,读了我编的这本书,出使诸侯,在外交场合交流就没有问题了。而且还可以“兴观群怨”,用来抒发感情、观察社会、建朋友圈、发发牢骚,它都是利器。也就是说,读好了这本文选,你就具备了文学功能。无论哪个社会,都是需要文学功能的,开个派对,做个报告,和人交谈,文学功能好的人往往占上风。

  随着时代的进展,写文章的人越来越多,信息量爆棚,想要学习优秀作文,但阅读的信息量又大,总不至于一本一本,一家一家地去读吧,在每一个大家的文集里选一些精华出来,组成优秀文章选集,是势在必行了,于是真的产生了古代版优秀作文选。这些小编为同学们着想,“苦览者之劳倦”,同情同学们阅读量太大,阅读太辛苦,所以筛选收集优秀的文章,“采孔翠,芟剪繁芜”,采集精华,去掉那些质量不尽如人意的,集中成优秀范文读本。所谓孔翠,指孔雀和翠鸟的羽毛,比喻精华。

  编优秀作文选的不只是思想家和教育家,还有军事家呢。知道杜预吗?他是三国末期晋国的大将军,在消灭东吴,一统三国的战役中,立下大功,是西线部队总指挥。杜预在军事忙碌的闲暇,居然编了一本《善文》,五十多卷,是一本上乘的散文选本。

  知道葛洪吧?著名的、炼丹家,对青蒿素的研发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也是优秀作文选本的坚定支持者,编了《碑诔诗赋》一百卷,功劳不小。

  总之,哪怕远到春秋战国时期想要写好作文的同学,总是不缺好的范本,在作文教学的漫漫长上,总是不缺有文化感的好老师。在明朝,八股作文参考书还成了一个产业,很多作文高手都靠这个赚钱。一直到清朝,有两位文艺青年,吴楚材和吴调候,担心清朝的同学们作文写不好,于是编了一本普及版的优秀作文选本《古文观止》,其影响也是杠杠的。

  然而,中国的古代文化,既是一个流传的过程,也是一个流失的过程,包括书籍也是如此。本文列举的这些作文选本,很多已经失传,尤其是南北朝时期的,想读也读不到了,一方面与战乱动荡有关,一方面可能与受众审美趣味的变迁有关系。急于要提高写作水平的同学们该怎么办呢?不着急,一方面是江山代有“新书”出,旧的不见了,总有热心人编新的;另一方面,总有一些经典,屹立不倒,经得起战乱,经得起淘汰,当你想起它的时候,寻找它的时候,它总是在那里。作文选本也如此,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昭选》。

  要编一本经得起时间的作文选,跟编者的眼光有很大关系,编者不牛,书也牛不起来。这本叫《昭选》的作文选本,是南梁王朝的太子萧统主编的。大家看过《琅琊榜》,里面聪明俊秀的人物原型就脱胎于史上的南梁王朝,而这个王朝确实有很多颜值和才华都很出众的人物。就说这个萧统吧,是梁武帝的太子,三岁读《论语》,五岁读遍经典,读起书来基本是扫描式的,“数行并下,过目不忘”。不只是会读书,文章也棒棒的,每次,梁武帝叫他写文章,他都是一气呵成。

  说这么多,其实是想给《昭选》打个广告,一本文选质量好不好,关键得看小编素质高不高,萧统同学都牛成这样了,这本文选的质量当然信得过。为何称《昭选》呢?因为萧统同学就是昭明太子,既然他是小编,当然就称《昭选》。这和《康熙字典》还有区别,《康熙字典》只是挂康熙的名而已,康熙本人根本不参与编辑工作,《昭选》则不然,萧统作为小编,从思想指导到编辑校对,都亲力亲为。

  一套教参要有过人之处,必须要有过人的理论高度。作为小编,萧统已经站在一个历史高度,他充分认识到:咱要编的这个本子,不是公文,也不是说,更不是文件,当然,也不能是学术文章,因为咱是文艺青年,得为广大的文艺青年服务,那么咱编的这本必须是纯粹地道的文学作品集。于是,中国史上第一部相对纯粹的文学作品集产生了,这是一部思想和艺术手法相结合的文学作品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要有思想性,又要有艺术性。有了高超的理论眼光,才能定位清晰。产品想要风行天下并流传久远,定位清晰是少不了的。这说明小编萧统的市场策划是杠杠的。

  当然,也不是为了文学而文学,那些本来属于应用文,诸如诏令、等,但是文采实在好得让人膜拜的文章,也能当成文艺青年学习的范文,例如大名鼎鼎的《出师表》,本来是臣子写给君主的书信,却读得人泪眼婆娑,文学感染力太强大了,于是,也选入了《昭选》,这就是眼光。古人能把应用文写得文采斐然,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我们今天也一样,一些会议报告,或者名人教子的书信,也会归于文学作品,成为优秀作文。

  除了理论高度,《昭选》选材也是很用心的。选了百年以来的七百多篇范文,三十八个种类,具有很大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例如看到一座超级大都市,你想写篇赋,书中就收集了《两都赋》和《三都赋》;看见,想写篇像样的情书,有《洛神赋》在等着你;离开喧嚣的大都市,当起了田园男或者山林女,想抒怀,有陶渊明的诗歌等着你;受雇于一家公司,想要声讨竞争对手,《昭选》里有的《为袁绍檄豫州一首》,可以作为参考。

  收集的都是精华作品,读熟了够你用一辈子。自此以后,谁想要文章好,《昭选》少不了。俗话说,“文选熟,秀才足。”可以这么说,没有读过《文选》,基本上不好意思说自己能写好文章。那时候考举人,考进士,光有经典还不行,为对付诗赋考试,《昭选》还是得备着。

  李白都承认,“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读的可能就是《昭选》,而且他所举的偶像,诸如谢灵运等,基本都是《昭选》里的优秀范文作者。公元730年,吐蕃使者到长安,奉远嫁吐蕃的金城公主之命,向唐要一批书籍,其中就有《昭选》。杜甫也对他儿子说:“熟精《文选》理。”到了清朝,《昭选》居然有三四十个版本,曾国藩给儿子推荐的必读书目当中就有《昭选》。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