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留言给我
网站首页 > 军事历史> 文章内容

军事史专家徐焰:与日相处必须强大

※发布时间:2019-5-4 3:57:46   ※发布作者:平民百姓   ※出自何处: 

  梦见鞭炮国防大学国防大学专业二级教授、少将、军事史专家。著有《中国抗日战争史录》、《军事思想发展史》《金门之战》等。摄影/本刊记者 董洁旭

  日本对中国的态度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唐代到宋代是仰视,学习中国;从元朝打败忽必烈的入侵大军之后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前是平视;甲午战争以后是俯视。

  值得人们注意的是,中日两国最早的密切交往,是靠中国对日军事胜利得以建立的。公元633年,日本出动舟师数百,进攻朝鲜半岛白江口,唐朝军队与之交锋大败之。这一仗使日本看清了自己经济、文化和的落后。日本从此心悦诚服地向唐朝全面学习。7世纪至8世纪,日本大量派出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赴,学习制造工艺、建筑美术、典章制度等等。

  宋朝被元朝后,日本一批人便认为中华文明被蛮夷给灭了,中国的文化精粹只保留在自己国内,在文化上有了优越感。明末的中国虽已,在1592年至1599年还能派出10万大军跨过鸭绿江,联合朝鲜取得抗倭援朝的胜利。这一胜利遏制了日本的侵华野心,赢得中国东邻半岛近300年的稳定。这个时候,算是平视。

  清末时日本对华称“清国”,甲午战后东洋三岛上却以“猪尾巴”作为称呼中国人的绰号。华侨男子或中国留学生上街,日本小孩往往放肆地在后面用手扯辫子,口中还喊:“清国奴!豚尾奴!”

  1912年“中华”成立,中国男人都剪去辫子,日本人不再称“清国”,却不呼正式国号而只用“支那”一词。曾留学日本的著名作家郁达夫曾记述说:“原来日本人轻视中国人,同我们轻视猪狗一样。日本人都叫中国人作支那人,这支那人三字,在日本,比我们骂贱贼还难听。”

  我小时候曾听郭沫若的日本夫人郭安娜讲述她的经历:这位原名佐滕富子的女爱上中国留学生郭沫若时,素称的父亲却马上“你怎么能和一个支那猪结婚?”

  日本社会上以贬斥“支那人”为重要标志的辱华、蔑华风潮,在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发展到顶点。

  世界上的事物也不能都从一方面看。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了,但对中国也是个大好事。梁启超当年曾评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实自甲午战败割、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甲午战争失败使清朝、的面目完全出来,中国从此开始变法、,中国人民从此开始追求救国救民的新。所以甲午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转折点。

  之前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促动也很大,战败后清朝开始搞洋务运动,买洋枪洋炮,建新型兵工厂,但并没有对体制进行。当时,很多人还认为败于列强,情有可原。但甲午战争败于被“天朝”视为“蕞尔小邦”的日本,一些进步的中国人开始在上看清了封建的,意识到必须进行体制变革,中国才有出。

  有人说甲午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这是没有根据的。甲午战争前,中国哪里有近现代化?全国民营资本不过区区2000万两银子,少得可怜。甲午战争后为了便于调兵才开始修建铁。所以说,中国是在甲午战争后才真正近代化进程的。

  论起近代中国人的对日观,一直充满了复杂矛盾既,又羡慕;既,又最接近。日本对中国造成了最大的,也带来了最大的。看到原来自己文化的学习者通过学而迅速强盛,过去轻视日本的国人马上转而向日本学习。

  甲午战败后,欲变法图强的中国都认为“远效西人,不若近法日本”。败于日本的第二年,中国便向日本派出第一批13名留学人员,随后留学东洋热潮席卷中国,至1905年突破万名,规模为当时世界仅见。至中日全面战争爆发,留学过日本的中国知识不下10万,若加上短期考察参观者人数更要翻番。

  打开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名人录,可看到前期的主要干部多是留日学生,包括蒋介石、黄兴、宋教仁、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等等。中国的创始人“南陈北李”即陈独秀、李大钊,以及早期董必武、李达、和最早的农运领导人彭湃等同样也曾留日,并从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运动创始人河上肇等人那里了解到主义原理。

  现在甲午战争研究(在中国)成了一种热潮,很多人都觉得“甲午耻,犹未雪,屠城恨何时灭”。不过一个社会的现代化又表现为化水平,而不是情绪化的简单激愤,对历史上的败绩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得到启迪,才能使坏事变成好事。现在,愤青们简单地,或者祥林嫂似的整天唠唠叨叨怎么打了我、侵略了我,毫无益处。对日本侵华要深刻反思,研究历史要掌握两分法。

  社会上现在有两种,一种是民族主义,崇洋媚外,完全按照的态度看待我们的历史;另一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典型的例子就是愤青,不是地看待我们民族的历史,而是偏激。这种主义发展下去也很,跟主义一样。

  以敌为师,以强手为师,恰恰是一个能崛起的民族应具备的。多少年来,国人不断日本侵略的,这对教育后人自然必要,却不应只陷入简单的悲情意识,而需要从中日两国社会进程方面深入研究,即达到真正的“知彼知己”。回顾甲午战争,应力戒狭隘单向的思维方式和简单的悲情意识,而应将其放在中国和日本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中来审视。

  中国向来注重民族传统,轻视对外学习。相反,日本尽管也有弱点,比如日本民族有岛态,狭隘扩张,但他们努力学习他人。所以我们经常讲“日本鬼子真可恨”“日本产品真可爱”。

  中国抗日胜利,这里面其实也包含着向敌国日本学习的。起来的中国人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一切长处,包括自己对手的长处,才能强国之。所以,要努力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社会的,深化我们现在各领域的,这才是我们研究甲午战争所应该具有的现实意义。

  日本这个民族一直是一个等级制的社会,尊强凌弱,上级打下级,下级只能是“是”,老老实实,但他再去他的下级,他强者,弱者。所以中国要同日本搞好关系,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自己强大!就像在《论持久战》中讲的,中国要同日本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能是猫鼠关系,这个猫和老鼠是不可能当朋友的,它只能是一方吃掉一方。只有猫和猫才能做朋友。

  回顾甲午战争以来120年的中日关系,可以说经历了漫长的“日强中弱”局面,后来又有了在亚洲“双强并立”的状态。2010年以后,中日之间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一个根本变化,中国超过日本了。日本右翼现在为什么制造这么多的声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不适应中国崛起,觉得那种居高临下的心态被打破了。

  所以,当前中国只有越发展,越强大,才越能使日本回归正常心态,中日关系才越能正轨。这也是我们回顾甲午战争历史应该得出的结论。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

关键词:军事史专业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