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964,鐫刻在我軍軍事訓練史上的大比武
●半年時間,各軍兵種分18個片區,參加比武的共有3318個單位、3.3萬余人、3766個項目。共評出694個尖子單位、3070名尖子個人。
●推出參謀“六會”、快密通話法、320爆破法等數百項訓練創新。
●2000多名駐華使領館人員及外國友士也參觀了部分比武,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感慨地說:“在這裡,我要告誡我的同行,不要同中國軍隊在地面手,這要成為軍事家的一條禁忌,誰打中國,進得去,出不來。”
強軍上,總有前輩的身影讓我們難忘。
1964年,一場規模空前、迭起的大比武迅速席卷全軍,成為一代軍人記憶裡軍事訓練的“黃金時代”。
忘不了,6月15日,在西郊射擊場,觀看軍區、濟南軍區部隊軍事訓練匯報表演的毛澤東舉起“神槍手”宋世哲的56式半自動步槍,俯身瞇眼瞄向前方,留下他一生中唯一一張舉槍的照片,提振了參演官兵的精氣神。
忘不了,7月至12月,陸地、藍天、海洋,三軍總動員,官兵齊上陣。將帥們紛紛奔赴基層軍營,駐地黨政領導、人民群眾一旁搖旗助威,比武場上好不熱鬧。
這場大比武,在我國、乃至世界軍事訓練史上都是罕見的,有力提升了部隊戰斗力和軍事訓練整體水平。今年11月14日至16日,軍區檔案館舉辦“紀念1964年軍事大比武50周年檔案信息展”,從郭興福教學法、高層決斷、歷史定格、百日、成就與榮光、難忘的記憶等6個方面,系統介紹了大比武的始末,其中的許多圖片資料都是獨家披露。
今天,當我們重新翻閱這段半個世紀前的歷史,當有這樣的思考:50年前,剛剛走入和平年代的人民軍隊為了實現軍事訓練的正規化建設而厲兵秣馬﹔今天,在實現強軍目標的新征途上,新時期的中國軍人又當如何發奮礪劍?!
因為,回望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創造歷史﹔沐浴榮光,是為了爭取更大的榮光!
圖片說明依次如下:
圖:某部七連七班在戰術訓練中,作風硬技術精,連續三年榮獲“戰術標兵班”稱號。
圖:某部噴火連配合步兵沖擊前進的情形。
圖:某部摩托營在復雜地形上苦練過硬駕駛技術。
圖:班用機槍單把戰斗射擊第一名、第24集團軍的宋金德向兄弟部隊579團三連機槍班班長介紹自己的射擊經驗。
圖:某部步兵連夜間集火射擊。
圖:第39、65集團軍作訓處參謀進行夜間各種情況下標圖作業。
圖:某團紅一連二排長周發先五大技術樣樣過得硬。比武投彈66.6米,超越障礙隻用36秒就跑完全程。
右側圖片說明依次如下:
6月15日,在觀看完軍區、濟南軍區的步槍速射、偵察兵攀登表演后,毛澤東興致勃勃地來到擒拿格斗場地。當他看到一個畫有蔣介石頭像的沙袋時,笑著說:“這不是蔣介石嗎,老朋友,久違了,讓我也打你幾拳。”說完,便連打了沙袋3拳。的風趣和幽默,給緊張的表演場帶來了一陣笑聲。
5月20日,當周恩來總理看到20名軍械員可以蒙著眼睛,把被混在一起的步槍、沖鋒槍、輕機槍等3種武器零件嫻熟而敏捷地結合起來時,連聲稱贊:“不錯,不錯!”總理還饒有興趣地蹲下仔細觀看,並故意把零件順序打亂,以考驗軍械員的識別力。
5月12日,賀龍元帥視察軍區參加全軍比武代表隊的選拔。他拿起神槍手江新安的靶子,連聲夸獎道:“打得好!好極了!”還轉身對陪同的軍區部隊的各級領導說:“就是要把部隊訓練成這個樣子!”
6月15日下午,來自山東省煙台崆峒嶼的漁民呂氏一家祖孫三代,在西郊射擊場表演射擊。爺仨用老式步槍對胸環靶目標射擊,槍槍命中。時年爺爺呂其喜61歲、父親呂志玉33歲、孫子呂永順14歲。表演結束后,毛澤東還關切地問羅瑞卿:“給他們了沒有?”
軍區后勤部某分部汽車營官兵從實戰需要出發,設想了戰場上汽車遭敵破壞、輪胎被炸等多個情況。為確保在這些情況下也能“開得動”,他們把碗口粗的木杠一端綁在前保險杠上、一端拖地作支撐,汽車用三個輪胎也能保持一定的速度行進。(黃 河 記者 武元晉)
圖片提供:軍區檔案館
版式設計:蘇 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