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详情
《舰船知识》杂志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舰船知识杂志社编辑出版。《舰船知识》与《航空知识》、《兵器知识》是中事爱好者中最具影响力的三大“知识”类杂志。该杂志20多年来始终将军事、科技知识普及、舰船专业领域最新动态和海军历史相结合,在通俗易懂和内涵之间取得很好的平衡,在近年来军事杂志层出不穷、崇尚外表的潮流中,仍能其严肃的编辑方向,始终保持着海军技术爱好者中的最权威地位。
《舰船知识》由元帅题名,是中国报道世界和中国海军最具权威、发行量最大的军事刊物。30年来一直秉承科学严谨、内容为主的办刊方针,不随波不媚俗,形成了求真探索、全面权威、冷峻刚劲、厚重经典的风格。在中国海军、造船、航运界、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广大军事爱好者中,其影响力与领军地位不可撼动。同时,也得到美、日、英等国外相关权威和研究院所高度重视和互动交流。
一是初始科普阶段。《舰船知识》杂志是在“”后全国科学大会带来的盎然春意中萌芽发展起来的。这个属龙的属相婚配表时期,该杂志主要着眼于对舰和船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介绍,偶尔也会报道一些海战故事和航海模型比赛的新闻。
二是军事科普腾飞阶段。1990年的海湾战争对国防科普杂志来说是个重大的机遇,如果说之前的国防科普杂志更多地关注知识的,那么自海湾战争始,在关注科学知识的同时,科普杂志也开始了对军事相关知识的和内容挖掘。随着军迷数量的激增,有限的军事刊物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正是从这一年起,《舰船知识》杂志开始了长足的发展,月发行量曾高达近40万册,军事科普杂志迎来了发展的最高峰。
三是激烈竞争阶段。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国内、电视、等由于市场经济等因素都在纷纷扩大自己的领地,国防科普杂志在和军事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个时期也是国防科普杂志最为迷茫的时期。
四是打造精品杂志阶段。初以来,由于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周边海域和海防及其装备建设。这给该杂志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办一份反映我国舰船以及我国海防装备发展的精品期刊?怎样将专业性强、阅读对象相对集中的刊物办成品牌大刊?《舰船知识》杂志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这个阶段里,该杂志不仅关注舰船科技,也注重军事方面的深度分析,还有对我军装备发展和大国谋略方面的探讨,从纵向和横向上,不断拓展读者的视野。同时,他们注意提高杂志的专业性和可读性。为此,他们练好内功,抓好编辑团队建设,严把质量关,注重选题策划,不断提升杂志的品位。
随着我国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海洋战略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大国在海上的争夺变得日益复杂,我国周边海域的海事争端日益受到国人关注。舰船以及海防建设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注意。这给该杂志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舰船知识》杂志编辑部调整了办刊思,抓好编辑团队建设,优化作者队伍,注意提高杂志的趣味性,根据读者需求调整栏目,同时注意在创新中提升杂志的专业水准。
知识中不忘肩负的责任。《舰船知识》这个编辑团队办刊中注意在科普知识的同时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每当有重大国际海事事件特别是国际海洋争端发生时,国际、国内不一,当一些混淆视听的弥漫时,《舰船知识》及时介入,先做技术层面解读,再一步步深入,努力做到重大事件不缺位,关键时候不失语,主动发声,发出的声音又要即时、准确、有高度、有深度。如2011年7月,我国第九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国外对此做种种猜测,有的还做了不恰当的解读。该杂志即时策划编发了一组文章,其中《“青海湖”号首次护航亚丁湾》,对“青海湖”号远洋综合补给舰的建造历史、船身特点以及舰队人才建设等做了详细介绍,同时通过“青海湖”号挺进大洋,全方位了中国海军祖国、友谊、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闪光航迹,这些文章使读者在了解舰船知识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选题策划:专家讨论,立意求新。《舰船知识》每期专题都瞄准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在开选题时,他们请有关专家参加讨论,听取多方面的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最后确定选题。例如,随着我国南海争端的升温,“南海问题”成为多家报道的热点,杂志从新的角度切入此问题。《舰船知识》2011年第8期策划“谁向中国海洋权益说不”专题,其中,《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权益争端》从历史、法律角度对南海诸岛岛屿主权引发的管辖海域争端做认真的梳理,特别是用不同色线标识的周边国家对南海诸岛非法主张示意图,让读者对南海形势有更清晰的认识。
专业的作者和专业的把关。专业文章需要专业的作者和专业的把关。为了刊物的质量,他们依托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并与各大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联系,同时聘请有关军事方面的研究专家。他们利用专业研究队伍,一方面从中挖掘作者资源,另一方面对杂志内容进行把关,使这份杂志有了可靠的。当谈到如何培养作者时,社长蒋华说:“我们杂志的专业性很强,编辑记者不可能每篇文章都自己写,这就要求有自己的作者。很多作者要我们去发现、去培养,通过半年以上的磨合才能有一个理想效果。”
有关海事争端方面的话题往往为外交、军事、科研等方面研究所关注。这些话题也为读者广为关注。每当有重要海事事件发生时,杂志社宋晓军等同志经常被、等聘请作特约嘉宾制作特别节目。他们那些有技术支撑的分析和思考,更易让人们信服,在业界产生了较好的影响。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做杂志的同时,也参与国家海防战略课题的研究,发挥自己积极的作用。做科研做杂志,双向互动,有力促进。
说到这本刊物编辑记者的,蒋华介绍说,“仅有技术优势是不够的,这本杂志的很多文章涉及的海防建设和战略发展动向,我们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挖掘资源,保持并提高这方面的优势。同时我们自己也积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编辑记者也经常撰写一些国际海防建设方面的文章,很多特约我们的编辑记者做特约评论员,一些学校和机构也经常请他们。”这一方面说明刊物凝聚的智慧产生了一定的张力,另一方面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刊物的品牌影响力。
贴近读者,创新内容。随着互联网和新的发展,阅读人群以及读者的阅读口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杂志社也同样面临这方面的挑战;再者,舰船方面知识的科学性、技术性很强,对其介绍,很容易陷入枯燥尴尬的境地,这也是很多科普期刊以及其他一些的通病。据《舰船知识》的编辑介绍,他们一直注意这个问题。在内容方面,围绕读者的需求,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调整刊物内容,由过去偏重技术知识的介绍,转向侧重对与重要海事事件相关的舰船知识的介绍,很多文章增加了对事件背景以及海洋战略的解读。如我国南海专题、我国航母下水专题等,许多文章既有背景知识介绍,又有趣味故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具体到有的文章,他们对作者的语言风格也有一定的,如文章尽量不出现公式、运算方程等,注意语言的生动活泼。例如,2011年第8期《一次大战中的英国舰船迷彩》,舰船涂色本身就是枯燥的话题,该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诠释迷彩,使艺术和智慧在舰船这里得到完美的结合,让读者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翻开杂志2011年第9期,《GOOGLE南海之毕生礁》一文中,笔者的视线停在一幅眼熟的插图上,这幅插图是越南士兵“守礁”的插图。包括互联网,很多都引用过此插图,但仔细观察,杂志中的这幅图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图的内容做了标识,其中有“扩建堤坝的工程机械”、“12.7毫米高射机枪”、“水泥掩体”。如果没有这些标示,图中很多信息,普者是不易辨识的。标示后的这幅插图更易被读者理解,不仅让读者对越南在我岛上的海防部署了然于心,更激发加强海防建设的紧迫感。
除了传统的邮局订阅外,他们还自办发行,组织人员到各地新华书店并深入书摊报亭,努力将杂志摆进每一个报刊亭。另外,作为偏重军事技术知识的科普刊物,该刊几十年来,内容为王,努力不登与舰船无关的广告,不让不适合的广告内容影响杂志的品牌形象。在当今科普期刊发行量普遍不景气的情势下,杂志期发行依然保持不俗业绩,实属不易。
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拓宽办刊思,他们一直在探索。杂志通过读者来信以及新浪投票等方式,积极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为了贴近读者,杂志专门辟有“读者在线”栏目,“期期评”、“火眼金睛”、“影像上传”、“你问我答”,这些栏目拉近了杂志与读者的距离。《舰船知识》网络版主编、央视在自己的微博里将当期杂志的话题和目录发到网上,提前预热,与读者及时进行互动,使当期杂志的影响不断发酵扩散。2010年7月7日,由《舰船知识》杂志社牵头主办了国防科普期刊/研讨会,近20家相关期刊、的社长、主编参加会议,围绕国防科普期刊/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未来发展的主要对策和等进行了研讨。2010年8月,《舰船知识》杂志社参与组织“2010全国青少年舰船夏令营”活动,其主题是:“了解舰船、认识航海、探索海洋”。2011年7月,《舰船知识》杂志社与中国船舶在线网站、新浪军事等多家合办“2011年全国舰船及航海知识竞赛”,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参赛者参加竞赛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更多的读者关注我国海防建设,也使杂志在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杂志社还重视加强国际交流,吸取国外同行的办刊经验。为了拥有一手的资源,他们不仅与国内舰船海事方面的有关人员建立联系,加强交流,还定期选派有关人员出国参观学习,并与国外同行签订协议,加强业务往来。如杂志与美、日、韩等国相关机构建立图片交流共享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加强信息交流,还解决了图片版权问题,降低了出版费用。这些交流活动无形中提升了杂志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