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红海行动》中,我军战士使用俄制T72主战坦克与反派的美制M60主战坦克,在荒漠戈壁上演的坦克激战令饱眼福。
在电影情节中,我军战士通过利用T-72主战坦克的反应装甲,硬是挡下了M60主战坦克一击,从而发动反击,那么坦克上的反应装甲究竟是什么来头,是如何能够抵挡炮弹的并且毫发无伤的呢?
在二战后,随着坦克在陆战中的优势不断涌现,各类反坦克武器也是层出不穷,例如反坦克火箭筒、穿甲弹等等。而坦克装甲最初的发展则了一个误区,也就是不断增加坦克装甲的厚度。虽然这样的做法可以直接提升坦克的防护能力,但是负面缺陷也随之而来。
坦克装甲厚度不断增加,坦克自身重量也随之猛涨,这种情况下,对于坦克发动机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并且坦克在通过桥梁时,会对桥梁造成严重损害。而此时的反坦克炮、穿甲弹等装备发展迅速,强化坦克装甲就必须另寻途径了。
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以色列专家率先提出了“反应装甲”,起初在装甲车上进行使用,随后苏联专家进行了学习并将其完善。
反应装甲也就是所谓的惰性,当坦克受到时,反应装甲能够根据力度的不同而做出反应,面对较小的冲击力度,例如子弹、小口径弹药时,反应装甲不会做出反应。
而在面对反坦克炮以及穿甲弹等武器时,惰性则会被,对反坦克武器进行干扰或是,能够有效降低反坦克武器的杀伤力,达到坦克的效果,通俗一点来说,也就是以暴制暴。
虽然反应装甲的防护能力强悍,但是其本身也有不少的缺点,例如每一块反应装甲只能使用一次,并且在爆炸时容易将坦克内的步兵炸伤。此外,如果自身装甲过于薄弱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因此目前反应装甲仅仅用在中、重型坦克以及重型战车方面。金木水火土查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