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被国外大量仿制的武器,许多人都会想到“游击队三神器”即“56式冲锋枪(中国版AK47)、40火、63式火箭炮”。的确,“游击队三神器”确实界广为流传,至今已成为许多游击队的标准配置。不过,中国还有一款装备,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它却引领了全世界的同类装备的潮流,就连苏军都拿去仿制了一大批,其后续改进型至今都是俄军的制式装备之一,它就是著名的56式胸挂。
56式胸挂的学名并不叫56式胸挂,而是叫做56式冲锋枪弹匣袋。它由帆布织成,主要结构是1个肚兜,3个存放56式冲锋枪(即AK47自动步枪)的弹匣带,2个存放手雷、长木柄手榴弹以及等杂物的小袋子。虽然以现在的眼光看56式胸挂会感觉长得实在是太土。可实际上,56式胸挂不仅是单兵携行具的里程碑作品,还是一切现代胸挂的鼻祖。
56式胸挂最大的特色就是把步枪弹匣挂在胸上,这样做不仅使得射手能够十分方便的取用弹匣,还会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携行具对使用者战术动作的妨碍。相比于同时期北约挂在腰上的弹匣袋和苏联的挎包式弹匣袋,56式胸挂不知道比他们先进了多少。由于56式胸挂结构过于简单,生产过于方便,价格过于低廉,于是……56式胸挂了全世界。于是,56式胸挂就有了保加利亚,越南、马来西亚 、伊拉克、巴基斯坦等等等等数十个国家的仿制版本……
而56式胸挂最著名的仿制版,还要数苏联武装力量的仿制版ChiCom系列胸挂。“ChiCom”的名字来自于“CHIneseCOMmunist”,意为仿制自中国的胸挂。在阿富汗战争时期,苏军发现自己装备的M69腰袋、RD54、帆布弹匣挎包等多种弹药携行具用起来实在是过于不便:不是卧姿射击的时候容易硌着腰就是徒步行军和冲锋时会把打的青一块紫一块。
若是在苏军预设的西欧战场上,M69腰袋、RD54装具、帆布弹匣挎包这种装备还可以接受,因为苏军机械化程度极高,没几个人需要徒步行军,就连空降兵都有人车一体空投的伞兵战车。可是在阿富汗战场,情况就很麻烦,因为阿富汗多山,绝大部分情况下苏军只能自己下车徒步冲锋甚至长距离徒步行军,M69腰袋、RD54那般的缺点让前线部队只想几个设计师祭祭天。
反倒是阿富汗游击队的56式胸挂用起来相当舒服,无论是站着还是趴着,无论是行军还是冲锋,都带给使用者极好的使用体验,感觉好棒好棒的。于是,每当苏军歼灭游击队后,总会把56游击队员身上的56式胸挂扒下来穿到自己身上,然后把自己身上的M69、RD54携行具像丢垃圾一样扔出去……
其实同时期的美军携行具也是一样的,比如ALICE多用途轻量化承载装具系统,弹药手雷全挂腰背上,简直马甲线锻炼神器。造成这种情况原因也和苏军差不多:机械化程度过高,直升机太多,任性
此外,苏军还发现,56式胸挂过于轻便以至于能够很好的适应苏军批量装备的6B2型防弹衣,于是,装备了6B2防弹衣的部队都赶紧找到一件56胸挂套上,这样一来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穿了一件在当时的前线携防一体防弹衣(苏联一种功能类似现代的战术背心防具,既能够携带弹药,也能够提供防护的防弹衣)……
苏联的后勤部门敏锐的发现了这一变化,迅速从前线式胸挂发到苏联国内的厂家,要求他们迅速将其仿制出来,并将仿制版命名为梦见流鼻血ChiCom,代号则为Lifchik。于是阿富汗的苏军便开始大规模装备ChiCom 装具,ChiCom也就和6B3、RD54等一起成为了苏军制式装备之一。
此外,在阿富汗战争期间,苏军还在56式胸挂的基础上开发出了Lifchik系列单兵携行具,Lifchik-1单兵携行具与56式胸挂几乎如出一辙,只不过相比于56式胸挂,Lifchik-1主要在弹匣袋上加装了魔术贴,并根据AK74的弹匣进行了优化,使一个弹匣包能够同时塞下两个AK74的弹匣,并增加了两个金属圈与带衬的肩带。目前,在Lifchik-1胸挂基础上改进的Lifchik-2胸挂式携行具依然是俄罗斯军队和内务部的制式装备之一。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还处于全面仿制苏联武器装备甚至是军服的初学者时期,在那样的条件下,中国的设计师们依然独创出了56式胸挂这一里程碑式的单兵装具,还是十分具有创造性的。(作者署名:军武次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