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1月30日电(记者袁泉 通讯员岳中彬)今天上午,省博物馆举行了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从远古呼啸而来的武器――石镞”展览开幕式。该馆借推出此次展览,希望对这片广袤黑土上曾经存在的远古文明的回忆,追忆历史,畅游古今。
据介绍,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远古先民就已经开始利用各种石材、树木来制造他们赖以为生的防身武器和生产工具。石镞,就是其中之一。石镞,即石箭头,是古代先民的狩猎工具,也是人们在中自身的防御武器。
本次展览展出的石镞长度在1.3―6厘米不等,形状各异,有三角形、燕尾形和矛形的,均为石质材质,分别出土于地区昂昂溪、莺歌岭以及饶河小南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各个时期的典型石镞样式。
石镞是原始弓箭的重要组成部分,石镞是被绑在箭杆上,和与之相配套的弓一起使用的。弓箭出现在距今约七、八千年至一万年以前,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复合工具,是人类百万年间制造劳动工具经验积累的结果。原始的弓为单体弓,是用同一种木或竹竿弯曲而成的,制造最为简便,但弹力有限,射程不远,性能也不好。后来,大约在商代或更早为了加大弓的弹力,改善弓的性能,形成了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弓,并在弓身中梦见牙齿松动部形成反曲。
箭,也就是矢,在石器时代出现的原始的箭可能只是用木、竹竿削出前锋,装上竹叶制成的尾羽制作而成。后来也用石、骨做成锐利的箭镞,装在箭杆上,使箭更加锋利,形状也从最简单的扁平三角形、较简单的圆锥形,发展成为具有三刃棱的前锋,使箭镞具有了更大的杀伤力。
弓箭的优越性是它从前的任何狩猎工具所不可比拟的。它的优点是可以瞄准、射程远、命中率高、推进力大、射速快、杀伤力强,能够更多的猎取善于奔跑的动物,如兔、鹿、狍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这种精良的工具也从狩猎转变成为的战争武器。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石镞也是北方文明与中原文化交往的一个有力证明,远古时代的,曾先后崛起了我国北方的三大族系――肃慎、东胡和秽貊。其中,位于今省宁安县镜泊湖南端东岸的距今约三千年左右时间的莺歌岭上层遗址,据专家推断极有可能是肃慎人的文化遗存。这里发掘出大量的古代文物,其中出土的以青石磨成的石镞,恰与郭璞在《》注中说肃慎人“青石为镝”的记载相印证,了古籍中所说的“楛矢石砮”的存在。
“楛矢石砮”(用木材和石质箭头制作的弓弩楛:木材 矢:箭头 石:石头)是我国北方地区肃慎族作为部落贡品献给中原王朝的重要物品。早在尧舜时期,地区三大族系之一的肃慎族,就与中原地区的先民发生了联系,并且同中原王朝建立了朝贡关系。据史载,由肃慎开始,其勿吉、靺鞨等以楛矢石砮作为贡物进贡中原王朝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了中华文明的一步步发展。
省博物馆专家表示,历史发展到今天,石镞和弓箭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我们只能通过博物馆和影视剧来表达我们对这种古老兵器的喜爱和对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