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著名的兵器鉴别家吕虔,根据兵器的特点,对汉武帝钦定的“十八般兵器”重新排列为九长九短。九长:刀、矛、戟、槊、镗、钺、棍、枪、叉;九短:斧、戈、牌、箭、鞭、剑、锏、锤、抓。
今天,武术界普便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则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
在中国,刀是一种传统冷兵器,单面开锋,以铜或钢铁等金属制成,用单手或双手舞动,以砍劈方式对敌人造成。除了当成武器使用外,刀也可以被当成是一种切开物体的工具。
雏型雏型在中国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古典中国刀是环首刀与隋唐时代的横刀等使用包钢技术打造的刀。宋代时,游牧民族的不断入侵使得中国刀剑受到游牧民族风格影响,游牧民族式的单手弯刀和相对廉价的手刀开始流行。到元代,环首刀的后代横刀从中国彻底消失。之后的朝代在刀剑设计上只保留了柄上的环首,刀身设计则基本是游牧刀的改良版,然而却有一个较长比例的倾斜往锋处磨尖,使其在砍杀时得到合理有效的削切性,刀尖向上提高来对应特定招式中的挑击与刺击。刀身与刀柄间的护手物称为“格”。刀柄通常为木质材料包裹,并与中国剑一样用绳索绑起,表演用的刀有时则是以流苏或布巾称为刀衣(绑在剑上则称为剑穗)。护手则为圆盘状,一方面是在收入鞘中的时候避免淋雨,一方面是防止砍杀后血液流至握柄、造成手滑握不稳。中国古代将稀有﹑珍贵的刀称之为“宝刀”。
现代中国的武术教授中已经把刀视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刀法被视为一项才艺和正当自卫的技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渐渐成为一种广泛的全动趋势。关于中国刀的适当长度,较常见的说法是:当手平举的时候,如果刀柄在你的手掌,那么刀尖就应该刚好在你的眉间。但某些流派采用更长的刀,如刀和太极刀。
枪或称鎗,是一种杆端有尖刃的长柄武器,是相当早出现的武器之一,曾经长期在战场上使用,有“百兵之王”之称。现代的中国武术中也有枪术。
中国标准的枪形的武器总共有“矛”、“铍”、“槊”等称呼。“矛”和“铍”这两种称呼比较早出现分别是在商代与东周。矟或作槊、鎙,又音转作銏。枪在秦代即有。隋唐之后此类武器多称为枪。中国枪从武术上使用的1~2米的枪到长枪阵用的8米长的长枪都有。
有些枪矛的刃部被制成焰刃状的枪头,如蛇矛,亦作蛇矛枪,因于棍的顶端有如蛇般弯曲的双面刃而得名。蛇矛除了能像枪矛般刺,亦能砍。三国演义中的蜀国武将张飞使用的丈八蛇矛即属蛇矛,有时其它长柄兵器也会做成焰刃状,这种形状可较有效的切割目标并造成大量出血,但也较容易磨损。蛇矛在《武备志》中被归类为三种枪式之一的枪式三。而继张飞之后,成了第一位使用长枪的代表人物,其武器命名“涯角枪”,意谓天涯海角无对。
中国宋代所使用的枪主要有九种(枪九色),为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素木枪、鸦项枪、锥枪、梭枪、槌枪、大宁笔枪。其制木杆、上端为刃、下端为。骑兵使用在枪首之侧有双倒钩的双钩枪、有单倒钩的单钩枪、杆上施环的环子枪,步兵用素木枪、鸦项枪。锥枪枪刃为四棱,装锐不可折,形如麦穗又名麦穗枪。梭枪是一种投枪,出自南方。槌枪以木为枪首为教阅之用。大宁笔枪枪首刃之下装有刃的小铁盘,形状类似笔故称之,另有静戎笔枪为相近。
明代常用枪有六种,为长枪、枪式一、枪式二、枪式三、铁钩枪、龙刀枪。长枪可用竹或木制,最长可以远札。枪式一与鸦项枪略同,枪式二与长枪同但枪杆不同,枪式三则为古矛(蛇矛)。铁钩枪枪头为有钩的铁刀。龙刀枪有一向上弯的枪刃,可以砍击。投掷用枪有标枪、梭枪两种。
剑,两边都开了刃,有着笔直的剑身和尖锐的剑尖。舞动时向正反两边施展都具有杀伤力,用剑尖可以轻易穿透甲衣。常的武器,常使人险像丛生。是一种单纯为了而存在的兵器。
古代兵器之一,古之圣品也,至贵,人神咸崇,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古代的剑是长条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两边有刃的一种兵器。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有书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春秋战国,为步战主要兵器,不断加长。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全长有 55.7厘米。汉武帝时,有超过3尺,剑刃由两度弧曲而伸,成平直,剑锋的夹角由锐加大。 东汉,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为佩带仪仗或习武强身自卫。剑的各部位包括有:剑身、剑尖、剑锋、剑末、剑脊、剑刃、剑格、剑柄、剑首、剑鞘和穗。
戟有钩、剢、划、刳、刺(扎入)、剌(割划开)六功能,装于木柄或竹柄上,在柄前端有直刃和横刃,用途广泛可供战车、步兵、骑兵使用。其中双手使用的为长戟,单手使用的叫手戟。周代初年(约公元前1120年)的木椁墓,曾出土了九支戟,为目前所发现最早的戟,戟在汉朝仍作为重要的武器,魏晋南北朝以后渐被长枪取代,较少使用于战场上,转而为仪仗、卫门的器物。
与戈矛同时,亦为古仗之一。斧的起源很早,原始人类即用利石作为劈器。黄帝时即有斧銊之名,在当时非但用为兵器,抑且用为刑罚之具。斧之溯源甚早,原始人类,即知拾利石为劈器。而最早之铜斧,见於商代,不仅用於武事,而且有的雕刻嵌镂,极为精美,已为仪仗之用。 周代用斧风气不如商代,到了双锋剑出,与刀并用後,斧就更少人使用了,只作为砍迤工具,或为乐舞仪仗及斩杀之器。斧虽主要兵器使用,但各代均有使斧者,尤其生活在北方地区的民族,喜练斧类兵器。
铍头尖锋直刃、扁茎,穿透力很强,很可能是由扁茎短剑发展而来。它出现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大量使用。至于斧钺,由于其杀伤力不如戈矛,在春秋时期实战中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已多用于仪仗、装饰之需,以作为的象征。在古代钺是斧的一种,但比斧大,经过多代演变,现在却变成一种小巧兵器,有刃有钩,双手可各持一个,如子午钺。
春秋时期,钩与戈、戟并用之,武术中所用的钩有单、双钩之分。技法有钩、缕、掏、带、托、压、挑、刨、挂、架等。演练时起伏吞吐如浪式。钩有单钩、双钩、鹿角钩以及挠钩等,是一种多刃的兵器。因钩的形式不同而得名,有鹰嘴钩,其钩尖如扁担头;有鹿角钩,其钩身有叉,形如鹿角;挠钩长杆杆端有两钩向下弯曲。
在远古时代,为捕鱼狩猎的生产工具,后演变为一种兵器。叉的由来比其他兵器较晚,宋元以前,未见于用诸战阵,一说初始于南蛮,一说初始于猎户,现已无从考证。叉的主要击法有转、滚、捣、搓、刺、截、拦、横、拍等。
鞭为一种由金属制的棒型打击武器,有像刀剑一样的握柄,打击部有节状且最前端有尖。在中国被归类为十八般兵器中的一种冷兵器。
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所称之鞭,多指硬鞭。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谓之软鞭。鞭适用于马战与步战。硬鞭一般用于马战,持鞭之将多持双鞭。钢鞭沉重而无刃,以力伤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常用的鞭法有劈、扫、扎、抽、划、架、拉、截、摔、刺、撩等。
锏是一种中国传统古代兵器之一。锏身成棒状,端顶无尖,底部设有手把,四面向内凹陷,所以锏被称为“四面金装锏”,或“凹面锏”。锏身连把约长四尺。
考锏之由来,与剑为同时,在秦汉之后则盛行,鞭与锏历代视之为杂兵,因为在短兵器中不及刀、剑用之广,除双鞭双锏外,多配於其他兵器作战,尤其和长兵为伍来使用。 锏由锏把和锏身组成。铜把有圆柱形和剑把形二种。锏身为正方四棱形,锏粗约二寸,其后粗,愈向其端愈细,逐步呈方锥形。锏把与锏身连接处有钢护手。锏身有棱而无刃,棱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节。
长柄锤多单用,短柄锤多双使。由于锤的特点各一,使用方法也大不一样。短柄锤多沉重,使用时硬砸实架,其用法有涮、拽、挂、砸、架、云、盖等。软锤多走悠势,讲究巧劲。
中国古代的兵械,十八般兵器之一。有长械、短械、软械三种之分。凡具有人手或兽爪形象的武器,皆属此类。
挝兼有抓勾之作用,与宋之抓枪、抓子棒相似,但挝要抛,而抓则不离双手;同时挝五指活动具有机械能力,被抓住即难逃脱,可辅助长短兵器之不足。
挝亦为古兵杖之一,形式奇特,长一丈三尺,柄端安一大拳,拳握一笔,纯以铁制,其重量不亚于斧銊,旧式仪仗中时见之。此器大约始于周秦之世,非猛勇之将,不得其用。
它上有利刃,称正锋,长1尺半,尖锐如枪,横有弯股刃,两锋中有脊。锋与横刃互镶,并嵌于七、八尺长的柄上,柄下端有长约半尺的梭状铁钻。 镗长而重,多为力大身高者使用。 使用时多是两手交换,有时左把在前,有时右把在前。它的基本技法有:捕、折、翻、撩、勾、捅、捞、咬、拨等。镗在清代应用甚广,尔后,逐渐减少。
木制的棍有齐眉棍、三节棍、二节棍等。金属制的棍有铁头棍、浑铁棍、浑铜棍等。还有铁制的带齿带钩棍,如爪子棍、狼牙棒、钩棒等。棍的部位可以分为棍身、棍根、棍梢三部分。棍头是棍杆较细的一端的顶部。棍根是棍杆较粗一端的底部,棍梢是棍杆中细的一头。棍术的技击特点是勇猛、快速、多变。其流派很多,仅明代就有少林棍、张家棍等十几种著名棍术。
槊,又称矟。中国古代冷兵器的一种,与矛的形状相类似,长一丈八尺(汉尺约合23釐米,相当于9英寸,一丈八尺约合4.14米,相当于13.5英尺),分为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槊柄以坚木制成,槊头呈圆锥形并装有铁钉。秦汉时期马槊已相当流行。
古代的槊,柄用坚木制,长约2米,粗约一把,柄端装有一长圆形锤,密排铁钉或铁齿六至八行,柄尾装有三棱铁钻。因其形状与狼牙相似,故也称“狼牙槊”。槊一般由硬木制成,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槊柄一般长六尺。槊头呈圆锤状,有的头上装有铁钉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装有鐏。其主要技法有劈、盖、截、拦、撩、冲、带、挑等。
棒身两端粗细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处。往上愈细,顶端粗为八寸。棒的种类较多,仅《武经》记载即有钩棒、抓子棒、狼牙棒、杵棒、杆棒、大棒、夹链棒七种。丈二棒 其长度为一丈二尺,粗可盈把。棍术的特点是活动范围大,攻防意识强。主要用法有:出、归、起、落、吞、吐、沉、浮等。要求势势相连,一气呵成。
俗称拐子,由民间老人之拐杖而演变成的一种武术器械。由铁制或木制。按其形式可分为长拐和短拐两类。
长拐一般长四尺。拐柄为圆柱形。在其柄端垂直处,有一突出之横拐。使用时可双手持柄,也可一手持柄一手持拐。端拐多为丁字形,长不足三尺。短拐可双拐同使,也可以与刀剑之类兵器同使。
仅系一锤者,绳长约五米,称单流星;系两个锤者,绳长为四尺半,称双流星。其锤有瓜形、多棱形、浑圆形等,大小如鸭卵。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