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日军攻至南京灵谷寺。资料图片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不畏强敌、,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全民抗战,赢得近代以来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战胜利重振国人信心,重铸民族魂魄,确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70年后,为纪念这一伟大胜利,从即日起本报与解放军分社联合策划推出“胜利的—军事名家谈抗战”大型专题报道,邀请享誉国内外的军事名家撰写纪念性反思文章,与读者一起回望气壮山河的抗日史诗,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抗战胜利的意义与。
王洪光: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中将军衔。全国政协委员。著有“王洪光战史战例系列丛书”:《经典战例评析(上、下、续卷)》、《绝战—反思金门战役》、《血色财富—我军失败战例评析》、《统一战争评析》、《历史上的南京之战》等。
参考消息网5月20日报道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全国政协委员王洪光5月19日在《参考消息》刊文称,蒋介石和军委会高层在是否坚守南京的问题上却举棋不定,决断犹豫,严重影响了南京的防守和守军的撤退,造成重大伤亡。全文内容如下:
南京作为抗日战争时中国的首都,在1937年12月13日失陷,随后30万中民日军。这些的记忆,在今年的纪念活动中具有特殊的、标志性的意义。有必要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探讨南京战的得失,保持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应有的。
南京守是守不住的
南京的攻防,离不开所处的军事地理。长江在安庆、芜湖段由向东流转为向北流,古时这一段称“横江”,江右为江东,江左为江西。长江流至南京城北,在这里一个大转弯成120度角,向东南流去。在这好似臂弯的钝角中,坐落着南京城。所以南京城一大面背水(西北、北、东北是长江),三小面(东、西各一部,南面全部)。
历史上南京攻防作战,防守成功的极少,进攻成功的极多。国民军事委员会高层也看到了这点。李仁战前说:“在战术上,南京是个绝地,敌人可三面包围,而北面又阻于长江,无可退。”对日作战大本营作战组长刘斐认为,“南京在长江弯曲部内,地形上背水,敌可用海军南京,从陆上可由芜湖截断我后方交通线,然后海陆空军协同,则南京处于立体包围下,守是守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