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一词在今天可谓家喻户晓。所谓“导”,指的是通过对己方探测信号的接收,使得导弹“有迹可循”,从而使远距离的精确打击成为可能。正是因为其突出优点,导弹的家族现如今已经极其庞大,几乎囊括了所有作战方式。特别是在重视作战效率、效能的今天,飞机、军舰等尖端的载体上已经成为导弹家族施展效能的平台。
然而在诸多种类的导弹武器中,战略战术导弹作为导弹家族中的始祖却鲜见报端,默默无闻。战略导弹通常指的是射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可以携带核弹头,通过直接打击敌经济中心,军事工业要害来实现战略意图的大型导弹。战术导弹与战略导弹在功能上类似,但是射程相对小一些,以达到战役需要为目的。由于该类武器与传统的火炮武器存在巨大区别,其部队在我国被冠名为“第二炮兵”以示区别,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
鉴于这一武器不可忽略的巨大威力和力,新中国在建国伊始的艰苦条件下为和地区稳定,下决心制定了研制核弹、战略战术导弹及卫星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此,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等一批享誉中外的科学家毅然隐姓埋名,走进沙漠,历经10年终于实现了这一被称作“两弹一星”的宏伟计划。虽然这一武器在我国并没有实际应用,但在几次国外的局部冲突中,该家族中的一些已经施展了。
以前苏联研制的“飞毛腿”战术导弹为例,其远射程、高速度的特点可以让对手的防御力量化为虚设。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在美军主导下,尽管对伊拉克形成了压倒性优势,却依然无法有效拦截伊军装备的“飞毛腿”导弹。最终,有多枚该型导弹成功突破多国部队防线,给周边地区造成了一定损失和很大的心理压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战略战术导弹部队可能静寂无声,但是其影响却无处不在。在未来复杂的国际格局和战争中,他们仍会在台前幕后左右力量的天平,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郑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