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中心的男女生可以在一间教室里学习。
《国际导报》记者 陈汉琪 发自喀布尔
一队装甲车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西北的海尔哈纳区疾驰而过,原本拥挤的街道变得尘土飞扬。一阵阵读书声从街边的一处地下室隐约传来,循着声音走去,看到了一块破败的招牌,写着“创造力培训中心”的字样。日前,《国际导报》探访了这家简陋却令人看到希望的学校。
这是一家只有四间地下教室,但每天都有约两百名的培训中心,其功能有点类似于中国的职业培训学校,年轻的在简陋的中学习包括外语、计算机以及伊斯兰等各种知识。
多是上班族与公务员
前来上课的多是努力的上班族,当中还有一些是公务员,也有一些家长把小孩送过来补习。
《国际导报》记者在培训中心看到,十多平方米的教室里灯亮,们分三排坐在简陋的长椅上听课。墙上挂的教学板,虽然有点旧,但干净整洁,墙角则装着用于播放教学视频的平板电视。
在这里学习英语的穆尼尔今年22岁,是一名销售单兵防护装备的商人,由于顾客大多是外国人,他的英语水平直接关乎生意的好坏。班上的阿卜杜勒则是一名年轻的阿富汗缉毒,为了能够更方便地处理跨境毒品运输和交易,他利用业余时间从零开始学习英语。
课程的学费对于和商人来说并不高昂,20人左右的普通英语班每月上课大约25小时,费用则是5美元(约合30元人民币),大概占普通月薪的2.5%。
但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这个价格可能意味着十分之一的月薪。如此看来,那些把孩子送来学习的家长和为了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来学习的上班族,学费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培训中心教师工资只能按照所教学生的数量计算,每位教师的月薪通常情况下在2000阿富汗尼左右(约合200元人民币),不到喀布尔普通教师工资的一半,也比大多数工薪阶层的工资低。
培训中心负责人哈希布拉坦承,这样的工资很难吸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中心的部分教师甚至还是高中生。
18岁的贾韦德是附近一所高中的学霸,虽然今年要准备阿富汗“高考”,但他仍然每天早上来这里讲上两个小时的数学课。贾韦德说,他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知识,以后上了大学也会继续来这里教书。
美国援助重武器轻教育
战后百废待兴的国家正是需要各类人才的时候,像“创造力培训中心”这样的民间教育机构在阿富汗开始变得多起来。
谈及“创造力”培训中心这样的私人教育机构,喀布尔大学教授赛义德-易卜拉欣认为,这样的机构给更多阿富汗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和平台,越来越多此类机构在喀布尔发展起来也说明阿富汗人正在意识到教育对未来的重要性。但这些培训机构目前多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无法得到扶植和国际援助,只得通过收取学费、支付教师低工资而勉强运转。
易卜拉欣教授还表示,阿富汗经济基础薄弱,战后重建至今,运转、经济发展依然严重依赖国际资金援助和外国公司。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阿富汗的援助主要体现在武器、军费等安全领域,却忽视了青年一代的教育和文化发展。
根据美国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2002年至今,美国向阿富汗和军队共提供近75万件轻重武器,价值超过6亿美元,而对阿富汗教育的投入却微乎其微。
阿富汗战后重建虽已进行十余年,但今日的阿首都喀布尔街头仍游荡着大量辍学的儿童,一些学龄儿童甚至在车流中乞讨。根据《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去年的报道,阿富汗这个60%人口低于20岁的国家,识字率仅约33%。
易卜拉欣对记者说:“教育对国家经济和安全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识字率高的国家往往发展迅速、和平稳定,而识字率低的国家往往贫穷、社会问题严重。”培训中心负责人哈希布拉则表示,此前曾向阿和国际机构申请经费,但由于内部现象严重,想要成功获得经济援助就必须先向官员支付大笔贿赂。
哈希布拉说,“真正用心帮助阿富汗的国家,应该对阿富汗的教育进行投入,而非只是对安全做出援助。”
培训中心的穆尼尔认为,阿富汗目前各地发生的袭击、武装与和外国人的对抗,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教极端思想所导致的。如果孩子们从小就开始识字、读书、学会思考,就会有更少人受到极端思想,阿富汗的安全状况自然会好转,阿富汗并不需要飞机大炮。
年轻是国家重建的希望
虽然培训中心条件艰苦、资金匮乏、安全状况不佳,但从们身上,记者感受到了对知识的渴求以及这个国家未来的希望。
在其中一间教室,十几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在努力地英语交流,看到记者的到来,他们虽有羞涩,但也踊跃地用英语向记者提出刚刚学到对话中的问题。基本问题问完了,他们便好奇地眨着眼睛用当地语言问起中国的样子、大学的样子、记者该有的样子。而另一个英语班上一位二十出头的学生更表示学习外语和其他知识是为了能够有朝一日走遍世界、体会不一样的生活。
不难看出,这些孩子乐于探索未知的世界,而不是将思维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就为他们将来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职业技能提供了前提条件,使他们成为这个饱经战乱的国家的重建者。
除此之外,记者在这家培训中心还感受到了阿富汗男女平等的前景和女性的希望。
在这里,女生和男生可以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当着男生的面,女生可以不需要用围巾包住头发。即使是相对保守的女性教教师,也肯和陌生的男记者进行交流。而按照阿富汗传统守旧、重男轻女的文化习俗,这些行为都是不提倡甚至的。
十、七八岁的女高中生迪尼亚最近刚刚来到这里学习英语,梦想进入大学学习法律,从事与司法相关的工作。她的学习计划和职业构想还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
女性学习文化知识、参加工作,在时期都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这种保守的思想也多多少少遗留在战后的阿富汗社会。据统计,截至2013年,阿富汗全国入学的女孩仅占全部入学孩童的32.5%。
易卜拉欣教授认为,更多的女性学习文化知识、工作岗位,有助于缓解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并有效减少阿富汗普遍存在的家庭等社会问题。对女性权益的重视和亦是国家平衡稳定、繁荣富强的必由之。
延伸内容: